杨柳雨霁愈青青
——记我的恩师杨霁青
铁二师 黄孝林
多年前的一天,江城飞舞着漫天鹅毛大雪,电车载我到阅马场车站,怀揣着忐忑与渴望,寻至湖北省歌舞团的住地,鼓起勇气敲响了杨霁青先生的家门。
拜访先生,缘起于他的歌曲《大庆工人有气派》。前一年,这首歌刊载于《战地新歌》,并听到在中央广播电台中多次播放。彼时远在军营的我,一听到那蕴含汉腔的独特旋律,亲切感便油然而生,对家乡作者的崇拜更是难以言表。于是趁着这次回湖北探亲,我专程前来,只为结识先生。

先生极为热忱,忙招呼我坐下,随后烧水煮茶,一个煤炭炉,坐一个开水壶。待两杯热茶冒着袅袅热气,我们便聊开了。先生操着一口地道汉腔,问我是否习惯喝绿茶,就此,话题从茶徐徐展开。他谈及鄂西绿茶的醇厚、鄂东南绿茶的清淡 ,又说起鄂中虽不产茶,却诞生了茶圣陆羽。先生娓娓道来,说陆羽本是弃儿,幸得大雁用翅膀庇护才未被冻死,后被和尚收养,其学识皆由和尚传授。自然而然地,由品茶引出了采茶歌。先生介绍,采茶歌在我国南方茶产区广泛流传,还兴致勃勃地哼唱了云南和浙江的采茶歌。他特别提及,鄂东南的采茶歌特色鲜明,还有与之相关的采茶戏;鄂西的"摆手舞"中也有采茶的动作语汇,不过也有一种说法,称舞蹈是从民间带有宗教仪式的跳丧舞演变而来;而鄂中江汉平原的民歌多为小曲和号子,内容大多与爱情有关。说着说着,先生便唱了起来,一口气唱了几十首民歌。这些原始民歌都是先生多年来奔赴全省各地采风积累所得,因而他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其间,我不时插话提问,先生皆耐心解答。虽是寒冬时节,先生的书房里却满是春天的气息与氤氲茶香,回荡着先生富有磁性又温暖的歌声。我静静品茶,沉醉聆听,沉浸在茶与音乐交织的美好氛围中。
先生的热情健谈,让我内心的忐忑渐渐消散,随后与先生聊起我老家的民歌。先生回忆起,他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发表的一首爱情歌曲《绊根子草》,便是以江汉平原民歌的音乐动机创作而成。他还说,江汉平原的许多民歌小调逐渐被当地花鼓戏吸收,成了花鼓戏的曲牌。他笑着提及,我们老家唱《小女婿》和《幸福歌》的民歌手蒋桂英,如今已是他们团的团长。接着,话题转到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音乐上。先生问我对剧中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看法,我毫不犹豫地赞叹那是殿堂级的优美旋律,早已唱遍全国。先生却话锋一转,说有人认为这首歌剽窃了《襄河谣》的音乐,可深究起来,《襄河谣》的音乐又源自小调《望郎》,而《望郎》又是从《孟姜女》而来。说着,先生将这四首歌的乐句拆解,分别哼唱,对比它们的旋律。嘿!仔细一听,还真有点"血缘"关系。先生说,口口相传的民间音乐,很难界定谁剽窃谁,许多古老的戏曲音乐流传到新的地方,就会与当地音乐融合、变化,最终被当地民众接纳,成为独特的地方音乐。他语重心长地说,想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唱的歌曲,就离不开民间音乐的滋养。
(这里插一段后话。歌曲创作离不开民间音乐的滋养,这是先生给我的教诲,也在后来带我实践中让我尝到了甜头。在我拜访先生后的第二年,我从部队回到农村,先生知道后,邀我一同前往洪湖老区采风,让我负责歌词创作。之后我们与剧团创作组共同改编创作了一组湘鄂西革命历史民歌《人民热爱贺老总》的大联唱。这个节目在全省文艺汇演中大放异彩,斩获包括创作在内的多个一等奖,其影响力可与当年江西、陕西的五首红歌相媲美。也正是因为这次契机,我借助先生的盛名,命运得以改变,从此扎根在了文化部门。)
先生为我续茶,笑着说:"来,换一杯我老家的凤凰单枞尝尝!"我惊讶道:"凤凰单枞不是潮汕的吗?"先生点头:"是啊,我老家就是汕头的,50年代来武汉读书,后来就成了武汉人撒!"先生的这句话,前半句是潮汕语音,后半句是武汉话,风趣而又亲切!从一位说粤语的人变成操着一口汉腔的人,竟听不出丝毫岭南口音。先生感慨:"要是说方言都‘跑调’,那唱民歌的味道可就不纯正了。"难怪先生在音乐创作中,对地方风格的把握总是如此精准到位!
我不禁脑海中迭映出一幅幅画面:先生在鄂西大山中行走,随手摘下几朵野菊花,回家投入茶杯,品茶之际,土家妹娃子的歌声与摆手舞在他心间浮现;先生在鄂东南小溪边记谱,带回几粒野板栗置于案头,看着板栗,采茶戏里汉子油红发亮的脸庞浮现在了他眼前;先生在江汉平原录歌,摘回两支莲花插在花瓶,望着莲花,小调中纯洁甜蜜的爱情故事涌上了他心头……
先生说得极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散发着土地的芬芳、听得到鲜花的蜜语、洋溢着情感的暖阳,每一个音符都是作者脉搏跳动的外化。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时常有机会与先生相伴。我们在东湖畔悠然漫步,惊起林间百鸟齐鸣的自然交响;我们在珞珈山赏樱,欣赏落英缤纷的华彩乐章;我们在江滩游泳,亲身感受两江之水的雄浑织体;我们在江汉平原划桨,追逐田园牧歌在水乡飞扬。和先生在一起,我仿佛置身于春天,聆听春风春雨诉说着百花绽放的故事。
时光飞逝,风风雨雨五十年过去了,先生已是九十高龄,然而先生一如青青杨柳,依然精神矍铄,老去的只是年轮。先生和夫人搬进了离孩子们更近的养老院,一位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一位是中学高级教师。他们除尽享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外,在养老院里,每天下午,先生和夫人都会在琴房为老友们弹琴唱歌。舒适宁静的环境、温暖贴心的护理,再度激发了先生的创作灵感。前不久,他创作出歌曲《养老护理院之歌》和《歌唱幸福的好时光》,受到有关部门和老友们的热烈欢迎。最近,先生又邀我创作了歌词《莲花山圆舞曲》和《当年我们曾经年轻》。想必此刻,先生的琴键上,那正在酝酿的旋律和精心挑选的音符又开始欢快跳跃了,这旋律,是雨霁蕉林摇曳!这音符,是青春回响如昨!
真希望先生如往常那样,在完成一首满意的曲子后,在公园里活力满满地做带球上篮状,侧身滑步、转身跳跃;还希望与先生一同驱车前往深圳水库垂钓,看先生悠然自得地欣赏鱼儿咬钩,然后轻轻提起钓竿,收获那水淋淋的惊喜!
槛外人 202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