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广涛
《太阳是我的名字——海子经典抒情诗解读》序言一
查曙明
海子,本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作为海子的胞弟之一,我从小和海子一起成长,他不仅是我血缘上的兄长,更是我精神上的引路人。
海子是农民的儿子。他3岁识字,5岁开始上学读书,15岁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以安庆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海子单纯、敏锐、富于创造力,他从18岁开始写诗,在不到7年时间,创作了200多首高质量抒情短诗,还有7部长诗及多篇诗学文论、小说、日记。25岁那年,海子以其青春生命为祭品,决然走向山海关那冰冷的铁轨,令人无限唏嘘……海子短暂的一生,锻造出一种能够呼喊的现代汉语诗歌语言,他追求把民族和人类、诗和真理相结合的诗歌理想。海子的诗,尤其是抒情诗,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在我心目中,海子是一个阳光、孝顺、勤劳,读书既聪明又勤奋,对弟弟们特关爱的好兄长。1985年春节,海子回安徽怀宁老家时,给我看过他的长诗《但是水、水》油印稿。那时,我刚进高中,欣赏水平有限,确实看不懂,翻了几页,便放弃阅读了。那个春节,他还给我看了写给女友B的诗歌《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等。我真正系统阅读海子,是在1995年读了“蓝星诗库”那本《海子的诗》之后,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2012年3月我受邀参加了首届“秦皇岛海子诗歌艺术节”,本年度还接触认识了海子当年北京大学的同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同事、全国各地热爱海子诗歌的诗人及诗歌评论家。通过与他们接触交流,我了解到海子在北京大学求学、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期间的一些详细情况,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海子诗歌的认识,从此,我坚定地走上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
在热爱诗歌、创作诗歌、传播诗歌这条道路上,我把宣传介绍海子生平事迹乃至弘扬海子诗歌精神,当成某种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
2014年5月,北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经过与包括本人在内的海子家人协商,发起首届“海子诗歌奖”。2017年,怀宁县政府在海子家乡查湾村建设了著名的“海子文化园”和“海子纪念馆”,本人被政府部门荣聘为“海子纪念馆”馆长。2018年9月,“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成立,本人被推举为“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会长。通过上述纪念海子、研究海子诗歌等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我见证了海子及其诗歌在中国当代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量可观的社会读者对海子其人、其事、其诗,保持了热烈而持久的关注,毫无疑问,这有利于海子诗歌及其理想主义精神的传播与弘扬——但我依然认为,要真正认识海子的价值及其诗歌精髓,在心灵上与诗人海子对话,唯一途径就在于:深入海子诗歌文本,对其诗歌文本认真解读。其中的缘由,可参见并思考刘广涛教授在海子书馆的留言:海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给世界留下了不朽的诗歌作品。
2019年10月,我和聊城大学刘广涛教授成为通讯好友。在此之后,刘教授经常给我转发一些他在课堂上讲解海子诗歌的照片和视频,以及他研究海子诗歌的课题立项成果,我们通过相互交流海子诗歌而成为莫逆之交。
2024年3月,刘广涛教授发起并组织了“从春天出发,奔赴诗的远方”纪念海子诞辰六十周年(1964—2024)系列文化活动,以纪念海子这位伟大的青春诗人。3月16日,刘教授和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医疗团队,不远千里来到海子故里查湾村看望海子母亲,医疗队专家给海子母亲进行了义诊。刘教授将2013、2014两年度刊载有海子诗歌解读文章的《名作欣赏》赠送给“海子书馆”。 3月17日,刘教授走进怀宁县中专学校,通过深入剖析海子诗歌《抱着白虎走过海洋》这首诗,让学子们认识到该诗主旨:塑造了一个宏伟而悲壮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亲身上慈爱而圣洁的光芒,深刻表达了一个赤子对母亲的崇高敬意。3月18日,刘教授不辞辛苦走进海子的中学母校——高河中学,为该校学子及怀宁海子诗歌爱好者,深入剖析了一首虽不为人所熟知但却极具海子创作风格的诗歌——《山楂树》。刘教授为大家深入解读了本诗中出现的“高大女神的自行车”“畏惧群山”“农奴”等阅读难点,通过各种形式帮助读者认识到海子诗歌中真情细腻的情感表达,领略到海子那天马行空般的思维特点和汪洋恣肆的艺术想象力。海子的诗歌文本需要解读,也经得起解读;海子的诗歌精神需要发扬光大,传之于后人。多年来,刘教授致力于通过研读海子诗歌文本来传播和弘扬海子诗歌及其理想主义精神,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学术成果和社会宣传效果。有鉴于此,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决定,聘请刘广涛教授担任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这本集学术性、通俗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海子诗歌赏析专著,是刘教授多年来解读海子诗歌的心血之作。通过对20多首海子经典抒情诗的文本细读,逐词,逐句,逐段解密海子诗歌里的情感密码,每每令人于阅读迷惘之际,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刘教授的解读,直面诗歌难点,深刻而通俗,让我们更具体,更形象地了解海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奇妙的诗情,游走于诗歌王国的悲伤与疼痛。与此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海子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热爱,对其诗歌理想又是多么的执著!
最后我要说,这是一本用深情厚谊和专业精神向海子致敬的专著。本书弥补了此前研究中对海子诗歌文本解读不够深入、甚或有失谨严的某些缺憾,真正值得喜爱海子诗歌的广大读者反复品读。
2024年8月10日于怀宁查湾海子书馆
作者简介:查曙明,海子胞弟,怀宁县海子纪念馆馆长,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