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文/秋谷
又是催耕的季节
别忘了
你的欢歌便是我笔下
牛犁的鞭声
始终在那山谷回荡着
只为我麦田
金灿灿的一穗麦粒
20250408
诗评
在春耕的时序里,布谷鸟的啼鸣从来不是简单的自然声响,而是农人耳中最鲜活的时令标点。秋谷的《布谷鸟》以精短的篇幅编织出农事与自然的和弦,让布谷鸟的“欢歌”成为连接土地、劳作与希望的精神符号。
诗的开篇以“催耕的季节”锚定时间坐标,布谷鸟的出现便自带农事的庄严感。紧接着,诗人打破物我界限,将布谷鸟的叫声转化为“牛犁的鞭声”——这一充满通感的比喻妙在何处?它既保留了布谷鸟“催耕”的传统意象(如“布谷催春”的农耕文化符号),又赋予其更具体的劳作质感:当鸟鸣与鞭声重叠,自然的节律便与人类的耕耘节奏浑然一体。山谷间回荡的不仅是布谷鸟的啼鸣,更是春耕时节天地间此起彼伏的劳作交响,那声音里有泥土翻涌的气息,有耕牛踏地的沉稳,更有农人弯腰时与土地的私语。
诗的末节聚焦于“金灿灿的一穗麦粒”,以微观视角收束全篇,却在“只为我麦田”的告白中见出宏大。“一穗麦粒”是具象的,却承载着整个春耕的期待:从布谷鸟的初啼到麦穗的成熟,诗人隐去了中间漫长的耕耘过程,只将镜头对准最本真的希望——那是所有辛劳的归处,也是自然对人类最朴素的馈赠。这里的“我”既是个体的农人,也是所有与土地共生者的化身,布谷鸟的“欢歌”便在这种双重身份的交织中,成为跨越时空的劳作颂歌。
全诗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以声音为线索串联起季节、空间与心理的三重维度:听觉上,鸟鸣与鞭声共振;视觉上,山谷的空旷与麦粒的金黄相映;情感上,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收获的期许交织。当布谷鸟的啼鸣最终沉淀为笔下的文字,诗便成了土地与心灵的契约——它提醒我们,所有关于丰收的梦想,都始于那一声穿透山谷的、关于耕耘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