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烟火处处在,无分国别
祥和红尘暖暖情,活在当下
昨日新作 与君同乐
大街小巷,处处人间烟火
文/龚如仲(Ralph)
美国是个高消费国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家具或电器用坏了或是出了点小毛病,人们宁愿花大钱买新的,也不会(或极少)请专业人士来家修理,因为这里 的人工费用极为昂贵;其二,每过一段时间,不少人家都会约定俗成地把旧家具、旧电器扔在大门口,然后去店里买新的;其三,有善心的家庭,还会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把已经用了一段时间的家具、电器、厨房用品摆放在门前的草坪上或人行道上,然后在物品上面摆上一张纸条,云:“这个物件并没有报废,依然可以使用。如蒙不弃,请您拿走使用”。这一种令人颇感温馨的人间烟火,遍燃在我所居住的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名曰“哈肯萨克”的城市的大街小巷。
我感到,倘若你和你的家人作为移民或公派刚来美国不久,而且你不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极高要求的人,那么你可以轻松地、花费甚微地安顿好你的家庭。因为每个星期的固定日期,你只要开上你的汽车,在大街小巷转上这么一转,你立马会看到不少家具或电器等待着你的精心挑选(有的还是很新的)。你选中几件东西后,便可大大方方地把物品抬入车里或把它们收入囊中。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备齐了所有想得到的家具、电器和厨房用品。
就我而言,我原则上不喜欢使用别人家用过的旧物,但如果碰到实在令人欣喜的物件,我也会“贪念顿生”。举个例子来说,前年某日上午,我在外面散步完毕快回到家中时,我在大楼外面的行人道旁看到了非常完好的四把硬木椅子。出于好奇,我对其中的一把椅子仔细端详起来(因为我对实木家具情有独钟),突然间,椅子底部一行“MADE IN YUGOSLAVIA”的英文字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自语道:“好家伙,这是南斯拉夫制造的老物件啊”。欣喜之余,我一只手一把,拿起两把极为沉重的椅子就往家走。放下椅子后,“贪心不足”的我又回到街边,想把另外的两把也拿回家中,来个“四椅同堂”。没想到,我到了现场后,那两把椅子早就被另外一位“识货者”顺手牵羊了,这期间才过去了短短的十分钟。我之所以喜欢这两把南斯拉夫的旧物,无非有两个原因:其一,南斯拉夫早在1992年春就解体了,三四十年前的老物件是值得留念的;其二,现如今那些个所谓的实木家具都是糊弄外行的样子货,它们几乎都是以刨花板为主的假玩意儿,哪里会用实实在在的硬木为你打造。所以啊,那两把真材实料的椅子很对我的心思。
说到对心思,我又想起了一件小事。好几年前,我和老伴在外面散步,走到一幢房子的门前,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喜爱的水晶大碗。碗非常之新,碗里有一张房主留下的纸条,写着:“如果您喜欢这个水晶碗。请拿回去使用”。老伴最喜欢玻璃或水晶制品,所以我们就毫不客气地把水晶大碗拿走了。这个大碗一直使用至今(用来放水果)。
美国人的烟火气除了表现在“让自己已经不需要的物件转让他人,使其继续发光发热”外,在文化交流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我和老伴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外出散步,我们常常会在喜欢和别人交流文化的家庭门前看到一个小小的图书箱,箱子里有几本小说或其它内容的图书,箱子的下面有一纸板,板上有这样几句英文,译成中文就是:“自由小小图书馆”;“您拿走一本书、留下一本书”;珍爱一本书、共享一本书”。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心中对房主油然而生一份敬意。是啊,多读些书,远比打麻将、玩手机、看电视强多了。我喜爱这样的人间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