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经典诵读协会表演片段展示
策划/景和
主持词: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15年,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第191号药剂的故事
讲述人:李中莉 邢淑双
1、 七个大水缸,整齐地摆放着。水缸里是用乙醚泡着的青蒿叶子。室内空气弥漫着浓重的酒精的味道。很难想象,这是制备大量青蒿乙醚提取物的实验室。
2、 屠呦呦在回忆那段艰难岁月时讲到:药厂都停了,我们只能土法上马,虽然设备简陋,也没有通风系统,也没有实验防护。可是,一想到马上对第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进行临床抗疟实验,就兴奋不已。即使这个实验让我们出现头晕眼胀、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症状,我们也一刻也没有放弃过!
1、1969年1月21日,屠呦呦参加了“523”项目组并一进组就破格担任项目研究组组长。这是一项援外战备紧急军工项目,涵盖了疟疾防控的所有领域。
2、通过三个月的研究,她归类整理出640种药物的《抗疟单验方集》。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有了研究方向后,接下来就是检验这些药物是否具有抗疟疾功效。要知道,当时美国不惜血本,筛选了超21万种化合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抗疟疾药物。
1、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数据整理总结。直到有一天,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像一束光照到了屠呦呦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古人这么做,是不是因为加热会破坏青蒿里的有效成分?她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
2、1971年10月4日,在190次失败后,第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实验的最后结果出炉了——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1、青蒿素提取的成功让“523”项目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接下来安全性检验是到人体临床试验的关键。
2、她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试药过程中,屠呦呦发着高烧坚持记录下自己身体的感受。在医院严密监控下,一周的试药观察获得了让人惊喜的结果。
1、就这样,屠呦呦成为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到临床并证实它有效的人。
2、1973年9月,屠呦呦课题组首次发现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
1、2015年,在瑞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现场。
屠呦呦身穿着印有“青蒿”图样的服装走上领奖台,发表获奖感言:
2、“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1、这是全世界的人们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现场听到的第一句汉语。
合:“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