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家坝村采风记
文/游雪莲(四川)
一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花开时。”
春日阳光明媚,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二〇二五年三月十五日,我们一行六十余位书友,怀着对春天的无限向往,走进新民镇焦家坝村进行文学采风活动。
出城后,视野渐渐开阔,近处油菜花烂漫,远处青山隐隐。汽车驶入焦家坝村,透过车窗望去,平畴里、山坡上,一畦畦、一片片油菜花汇成金色的海洋。三十分钟后,我们抵达黄吉华书友的“听蛙楼”,他热情迎接我们,一路的疲乏顿消。
二
黄老师周到地安排了活动。刚进院坝,先到的书友三三两两地坐着聊天,村里的厨师正忙着准备午餐,整个小山村氛围和谐,其乐融融。在这里,能感受到祥和的生活气息。在院坝边喝茶,在走廊里看书,坐在桃树下享受阳光,或散步农田边,好不惬意。
坐在“听蛙楼”门前,闻到李子花的香气,转眼望去,几株李子树枝繁花茂,白色花朵芬芳璀璨。小蜜蜂时而两只、时而三只围着李子花苞转悠。我们围坐圆桌旁,喝着黄老师用山泉水泡的绿茶,享受着田园风光,遐想着皓月当空、清风徐徐的夜晚。
三
十点半,研学活动开始。自贡市诗词学会会长宋光辉致辞,黄吉华老师致欢迎词,王发庆、胡林老师献诗献墨宝,书友们载歌载舞,使小山村顿显生机。
“听蛙楼”一角有一块菜地,种着几样绿绿的蔬菜。摘上一篮豌豆尖,转身走进屋内,洗净。锅碗瓢盆与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碰撞升腾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不久,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纯原生态菜肴端上桌,我们围坐在庭院的大桌上享用午餐。朴素的家常饭菜,带着田园的清新,有家的温度;喝下新鲜的热豆浆,暖流涌上心头。

四
午饭后,我们走向油菜花田继续采风。春风拂面,乍暖还寒。田间已有农人春耕,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早播的玉米已有二十至三十厘米高,一辆满载玉米秧的农用三轮车停靠路边,师傅正在卸载秧盘。原来,大安辖区内有一座现代化育秧工厂,展现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劳作的村民笑着对我说,端午节前就能尝到早市糍玉米。
虽然没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但人勤春来早。雨水节气刚过,一幅幅“春耕农忙图”上演。我和张姐在油菜花浓的丘陵坡地上漫步,田埂上长满了盛开白色碎花的芨芨草,路边、岩壁上断肠草粉色的花朵引人注目。喜鹊在荒草地、水边或树上起降,白鹤在田野间低飞觅食。山林里各种鸟儿的歌声悠扬婉转,如同一场山林音乐会。在焦家坝听鸟鸣,是大自然的恩赐。
春光里,翠竹黄花,蜜蜂歌唱。养蜂人将蜂箱安放在焦家坝上,万千蜜蜂扇动翅膀,猛吸春天。有蜜蜂在眼前飞来飞去,嗡嗡作响,菜地里一只白蝴蝶形单影只地飞来飞去。几棵洒落在路边的油菜长得更加强壮,它们在路边独享阳光和风雨。油菜地边种着开白翅黑花的胡豆,这种间作套种模式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油菜花海掩护着新修的农舍,袅袅炊烟升起,黑凼子河绕村流淌。我们放眼远眺,近处的村庄、炊烟、小河、池塘、油菜田,远处的山坡、树林、山脉,像一幅生动的画。焦家坝村广袤田野仿若巨幅织锦,斑斓多彩,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图。
和风徐徐,花海漾漾,燕飞蜂舞,人欢雀闹,编织出春天的浪漫,弹奏着生活的乐章。当我走向油菜花田,赏心悦目,忘记了尘世纷扰。书友们在花间露出灿烂的笑容,各种摆拍留下倩影。盛开的油菜花簇拥着,拼命绽放,很多文朋诗友沉浸于美景,现场吟诗作赋。
欢聚的时光短暂,活动在交流、握手话别中结束。此次采风不仅让我了解了焦家坝村,也认识了更多文朋诗友。一天的活动,一路的风景,积累了创作素材,带来心灵震撼。与书友们交流学习,是一笔宝贵财富,给予我创作灵感。欣闻焦家坝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相信美丽乡村建设会让焦家坝越来越好。书友们约定,再过二十年大家再相会,那时的山、水、风光一定会更美。
作者简介:

游雪莲,四川自贡人,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荣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四川农村日报》《自贡日报》《四川关爱明天》《分忧》《蜀南文学》《盐都艺术》《自贡作家》《自贡三农》《自贡社会扶贫》等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