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筱林深,空山迂曲,
暗隐着天香国色。
错落晖光,
染嫣红凝碧。
绮裳裁,
胜却、
人间锦绣无数,
艳蕊初簪金饰。
再祈东君,
愿韶华长谧。
日西倾,
倩影投凉壁。
芳姿黯,
似逐浮尘逝。
纵解花语谁听?
作月宫修客。
唤青鸾,
同把冰魂觅,
琼浆浸,
好将残霞织。
且聚敛、
片羽云笺,
赋生花妙笔。
《拜星月慢·古林牡丹》是当代词人牧云凝雪以牡丹为题的咏物词作,全词以瑰丽意象与神话想象交织,既展现牡丹的华美绝伦,又暗含对韶华易逝的感怀。以下从意象、结构、情感三个角度试析:
一、意象铺陈:虚实相生的牡丹神韵
上阕以“翠筱林深,空山迂曲”起笔,通过幽深古林与空山回环的对比,营造牡丹藏于秘境的神秘氛围,暗合“天香国色”的国花地位。词人采用拟物化手法,将牡丹比作“绮裳裁”的仙子,其花瓣如“艳蕊初簪金饰”,既写实又超现实,人间锦绣与仙界华光在此交融,形成视觉张力。此写法与周邦彦《拜星月慢》中“琼枝玉树”“暖日明霞”的意象营造异曲同工,皆以极致色彩突显物象之美。
二、时空结构:从日落到永恒的追索
全词以光影流动串联时间线索,上阕“错落晖光”明写午后斜阳,下阕“日西倾”转入黄昏,通过“倩影投凉壁”“芳姿黯”等意象暗示牡丹随日光衰微的凋零过程。但词人并未止步于伤逝,转而以“月宫修客”“青鸾冰魂”等神话意象构建超时空维度,试图以“琼浆浸残霞”的浪漫想象凝固瞬间之美。这种虚实交织的结构,与周邦彦《拜星月慢》中“追忆—现实”的双线叙事相呼应1,但本词更突出对永恒的积极追寻。
三、情感内核:物我交融的生命哲思
词中“祈东君,愿韶华长谧”直抒对时光驻留的渴望,而“纵解花语谁听”的诘问,则暗含知音难觅的孤寂感,与周邦彦“念荒寒、寄宿无人馆”的凄清意境形成对照。但词人最终选择以创作对抗虚无,“赋生花妙笔”既是文采自喻,更将牡丹之美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存在。这种“以笔留春”的文人传统,与《六丑·蔷薇谢后作》中“惜花更惜人”的寄托相通,却更显超脱。
结语
此词在继承宋词婉约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人对永恒命题的思考。通过牡丹这一载体,既完成对古典意象的当代重构,又以“冰魂觅霞”的奇幻想象拓展了咏物词的审美维度,堪称传统词牌创新性书写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