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贝莱德首度回应收购长和港口:“全球每20个货柜就有一个途经这43个港口",这项横跨23国的交易虽未涉中国港口,但长和与贝莱德在华年营业额超8亿和40亿门槛,中国依法启动反垄断审查实属必要。当资本棋局触达国家利益边界时,商业行为注定无法摆脱地缘规则的约束。(131字)
李嘉诚卖港口事件又有了新变化
贝莱德集团公开回应
鸢飞九天/河北
2025年4月6日
一波三折的李嘉诚卖港口事件又有了新的变化,李嘉诚卖港口的对象——美国贝莱德集团,第1次公开回应了这场港口交易。
3月31日,贝莱德集团主席在周年股东函中,第1次公开评论关于和长河港口业务的相关内容:
“3月,我们发布一项地标式的港口交易公告,通过原则性协议覆盖23国43个港口。全球每20个货柜中,便有一个会途经这一系列(交易所将涉及的)港口。”
而且,贝莱德集团主席还提到了这次交易的贝莱德的合作方——msc集团和ti l集团。
同时,贝莱德的集团主席还提到了收购的目的:此次港口交易完成后,我们联盟将在全球范围内大致拥有约100个左右港口的投资组合,我们知道如何进行投资持有和运营这些资产。
但是,对于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上发文指出的“注意到此次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长和集团“下周不会签署任何协议”的内容,股东函并没有涉及。
对于中国审查长和卖港口交易,网络上许多精神资本家跳着脚叫嚣,认为“纯商业行为,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干涉”、“跟中国没关系”。
然而,这种想法本质上,不是蠢就是坏,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商人是纯商业的,他们必然受到国家的影响和制约。
长和集团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此次的交易港口虽然并不在中国,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此项交易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必须提前申报。而长和港口的交易很显然达到了这个标准。
因为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交易方上一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逾8亿元人民币,且各方上一年会计年度中国营业额合计约40亿元人民币,就应该在交易实施前做反垄断申报,取得批准后才可交易。
毫无疑问,虽然港口并不在中国,但是,无论是长和集团还是贝莱德集团,在中国都有大量的营业,其额度也应该超越了规定的限制。
所以,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当然要做反垄断申报,我们就此进行审查,合理合法合规。 (810字)
共941字 2025年4月6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