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板桥机耕农场”历史信息
周文化
一、县志记载
《泌阳县志》大事记1954年条载:5月1日建立“国营板桥机耕农场”(县级建制),拥有耕地1.6万亩。
国营板桥机耕农场条简介:1954年建,省属企业单位。初建时,场址设在沙河北岸上段村,饲养大牲畜65头,羊1141只,北京鸭4000余只,长毛兔2000余只,海狸鼠20余只,向水库投放育苗200多万尾。1956年有职工406人,在八亩坪荒岗上建园艺队......1957年迁板桥街......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公社与农场合并。1959年有700余人,加上家属计2000余人。拥有汽车5部,拖拉机8台,康拜因收割机9部,汽马车7辆,发电机组2个,净选机1台,汽船(捕鱼用)1艘,木船30多只。时栽苹果5905亩88570株,砀山梨500亩7500棵,玫瑰香葡萄30亩3万株。另有酿酒、砖瓦、粉厂、木工的副业。固定总资产550万元。是年(即1959年),场、社分开,实行以场带队,除原有范围外,又辖葡萄架、姜林、晨检庄3个大队4000多名社员......1964年农场下放给县,省里不再投资......1965年在正阳县建立板桥农场正阳分场。1969年板桥农场奉命撤销,所有土地、房屋、设备,移交国家建材部“五.七”干校。
二、国营板桥机耕农场场长确实是泌阳县长调任的
查县档案局资料如下:
泌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令
人干字第一号
事由: 为公布田德芳同志工作由:
接专署(53)署人干字第七十六号通令转省府(五三)府人一字第五二号批复内开:“同意原泌阳县委宣传部长田德芳同志升任该县县长”等因,除通知该同志迅速到职外,特公布,希各知照。
此令
代副县长 韩书堂
1953年3月4日
三、职工详细统计花名册
机耕农场全体干部职工总计43人,统计项目包括工别、职别、工资数额、级别等。现按姓名、工别、职别和工资的顺序录于后,以对照现在各种情况。
田德芳 干部 场长 123.50元,赵书田 干部 63.00,
杨广钦 干部 工会主席63.00,王德舟 干部 秘书 63.00,
林恒彬 干部 55.50,马明林 干部 44.50,
夏谦立 干部 工会干事 33.50,李成栋 干部 会计 44.50,
杨景坤 干部 会计 38.50,李志修 干部 长技 87.60,
张树亭 干部 教员 47.50,豆兰亭 学员 会计 25.00,
李长云 工人 公务员 26.00,张培安 工人 统计 29.50,
孙德聚 工人 会计 26.00,刘成道 工人 人事干事 ,
刘效禄 工人 会计 29.50,张明法 工人 文印 26.00,
王联邦 工人 共青团干 29.50,于保金 工人 29.00,
曹国珍 工人 事务 29.50,王广玉 工人 29.50,
朱连杰 工人 总机 43.50,林义舟 工人 总机 33.80,
李瑞琴 工人 总机 18.00,陈保堂 工人 总机 29.50,
万玉琪 工人 总机 15.00,王秀芝 工人 总机 15.00,
冯连芝 工人 总机 15.00,周思聪 工人 29.50,
王彬 29.50, 梁修林 39.00, 田焕文 29.50,
王长法 炊事 18.00, 宋天刚 炊事 26.00,
王纪生 炊事 29.50, 马远法 炊事 29.50,
韩明现 炊事 18.00, 王远海 船工 29.50,
李泽荣 船工 18.00, 马允生 船工 18.00,
胡天彬 18.00, 石书金 工人 级别1 26.00.
全场干部、工人43人,只场长田德芳1人是14级干部;石书金1人是1级工人;其余级别栏是空白。
四、当时泌阳有三个农场
国营板桥机耕农场成立前后,泌阳县共有3个农场:泌阳县地方国营农场、国营板桥机耕农场、泌阳县劳改农场。
1955年年底,泌阳县整编委员会有一份文件,可以证明:
泌阳县整编委员会通知:
事由:关于乡级规划结果公布
主送:县委各部、县府各科室、各区委、公所、县辖中心乡镇
抄送:县直各单位、地方国营农场、板桥机耕农场、劳改农场
省委、地委指示:“将原有乡级机构进行一次规划,干部加以审查调整,合理使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村中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发展的需要。”据此精神......为使各部门依据此规划做好部门业务规划,和便于联系各项工作起见,特将规划的*实设乡*明文公布。自文达后,各部门得悉以新机构办理工作和新编乡名的使用。改变权属县编委会。
五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说明:
一、关于农场的名字,《泌阳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