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题字的革命先烈纪念建筑
1949年革命胜利前夕和建国初期,为纪念革命先烈,毛主席为全国各地所建大型革命烈士纪念建筑先后题字。从我研究的情况看,山东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纪念塔上的字,为毛主席于1950年4月题写,是目前中国在建大型革命先烈纪念建筑题字最早的,1968年落成的济南英雄山的纪念塔毛主席題字是借用临沂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1950年毛主席的题字。
纵观毛主席这些题字,把文学内涵和书法趣味完美地结合在一体,流露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张力,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鉴赏、领悟,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题字将永远激励和鼓舞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山东临沂
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1949年4月28日奠基,1951年5月1日落成。是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45米,分为塔台、塔身、塔顶三部分。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为毛泽东亲笔题写,塔的建筑形式为五角亭柱式,由花岗石、石灰石、钢骨水泥构成。塔顶缀以大型景泰蓝质红五星。塔周镶有石碑,镌刻着建塔碑文和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题词碑的上方镶有石质浮雕。1986年10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50年4月,受临沂烈土陵园筹建委员会的委派,1951年成立的临沂建筑公司前身临沂铁木石业公司的技术员彭永福(巳故),拿着华东局的介绍信身背煎饼卷进了北京城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对其说明来意请毛主席题字,办公厅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并安排旅馆住下等候,一个星期后,从办公厅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毛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刚劲有力神彩飞扬的大字。
北 京
毛主席的题字,原写在信纸上,经过放大20倍,再把放大的字刻在石碑上。
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
湖北武汉
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武汉市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罢工(即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
矗立在纪念馆广场中央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于1999迁建落成。
毛泽东两度为二七烈士纪念碑题词。第一次是1956年2月,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江岸破土动工时,纪念碑筹备委员会决定请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碑名。不久,毛泽东就亲笔题写了“二七革命纪念碑”七个字。这与当初确定的“二七烈士纪念碑”的碑名略有不同。 第二次是在1958年9月,毛泽东来湖北视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把题字的事当面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出于对二七烈士的敬重和对地方工作的支持,欣然同意重新为纪念碑题字。9月16日,毛泽东在离开武汉的船上抽空题写了“二七烈士纪念碑”,并附上致湖北省委的一封信:“敬挥数字,看可用否?谨向烈士们致以敬意。”1958年底,二七烈士纪念碑落成。毛泽东第二次题写的碑名:“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就镌刻在碑身正面的汉白玉上。
湖南长沙
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1959年建成于今长沙东风路湖南烈士公园内,纪念塔高58.7米,由2932块白玉石和花岗石砌成,雕栏刻柱,翠绿琉璃瓦塔顶,威武雄伟。整个建筑由纪念碑和奠堂两大部分组成。奠堂由8根6米长的石柱支撑。奠堂正面竖立着1951年12月安放的奠基纪念碑,上面刻着:“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湖南人民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奠堂四周有陈列室。奠堂上面是38.7米高的塔楼,毛泽东亲书“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九字镌刻在20米高的玉石上,金光闪耀。烈士塔后方建有仿宋代建筑的纪念亭,两阁分耸,长廓相接,碧瓦朱栏,雕梁画栋。烈士塔周围环绕着南岳黑松、喜马拉雅山雪松、南京金钱松和长沙罗汉松,丛绿簇拥.使烈士塔更显庄严。1983年烈士纪念塔重新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公园纪念碑上的“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9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据时任公司副经理李景春回忆:烈士纪念碑动工修建后,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曾当面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十分关心建设进展,当时答应题写碑名,但却没有收到题字。1959年2月26日,周小舟给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叶子龙写信,请他相机代为催促,但是过了两三个月还是没收到毛主席的亲笔题字。正当大家为题字着急的时候,1959年6月24日,毛主席回湖南调研考察了。李景春赶紧请省委领导相机请毛主席题字,并请他的老朋友、当时参与服务的省委接待处负责人薄贵先留意,一有消息,立马通知他。一天上午,薄贵先突然通知李景春,要他赶到蓉园一号楼大堂候着。不一会,薄贵先捧着一张墨迹尚未全干的纸从里屋走了出来,只见毛主席在上面写了9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李景春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赶紧赶到凯旋门照相馆,将毛主席的题字拍照,一一放大。放大后,将字一一描绘在从祁阳调运来的9块白玉石上,再由熟练的老技工精雕细琢镌刻成型。在镶嵌时,他们又特制了硬木撬棍和硬木锤子等工具,防止撬缺锤破,完好无损地完成了毛主席题字的镶嵌任务。随后,又给每个字上贴上了金箔。1960年11月,毛主席回湖南考察,在视察长沙汽车电器厂以后,他不顾夜色已晚,专门抽时间参观和瞻仰了烈士公园纪念碑。
江苏徐州
为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先辈的伟大精神,1959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徐州市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于1960年4月5日奠基,1965年11月6日正式建成开放。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陈毅题写“淮海战役纪念馆”馆标。
山东济南
济南革命烈士纪念塔1968年落成,位于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内的英雄山巅,塔高34.328米,由山下到塔基,有三条石级登道,南侧登道202级,道直宽绰,直抵纪念塔基,蔚为壮观;北侧两条,左右分列,林荫夹道,蜿蜒深幽。
塔座镌刻以红旗、花环、冬梅、秋菊、荷花,万年青等浮雕图案,塔身南北两侧,分别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遒劲刚健的鎏金大字,为毛泽东题写。塔顶嵌硕大的红五星,由红色花岗石凿就,直径达两米,分外醒目。美术家韩美林曾参与该纪念塔的设计。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于1949年起兴建,将四里山山峰削平建碑并更名为英雄山,至1968年竣工,占地约42公顷,由纪念塔、墓地、济南战役纪念馆、英雄山展览馆和众多雕塑等组成,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
附:选用毛主席先前题字的纪念建筑物
山西文水
刘胡兰纪念碑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建于1956年,1957年1月开放、12米高汉白玉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1947年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诞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接到县委的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占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敌军突袭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眼见战友乡亲被匪军用铡刀所害也无畏惧,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英勇就义。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河北石家庄
华北军区烈士纪念碑,于1997年建成,2009年进行重新改建。纪念碑碑高25.19米,全部由汉白玉石砌成。纪念碑的正面是毛泽东亲笔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