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在故乡作客
作者:绿水青山(苗族)
故乡是个人与土地最原始的连接。通常来讲,传统乡土社会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塑造了人们对故乡的集体记忆。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主要的习俗包括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
我的故乡务川乐居,藏在黔东北的大山深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故乡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生活,极其贫困。
有人说,清明节是一把留给故乡的泪。也有人说,没有亲人安息的地方算不了故乡。
故乡是人们的心灵栖息地,清明节是人们的亲近自然扫墓祭祖的节日,清明节也是人们亲近故乡的最佳时机。
故乡是乡愁的源头,乡愁是故乡的流年。故乡是最浓郁的乡愁,故乡是最真实的乡愁,故乡是最长远的乡愁。
党的改革政策,犹如春风般吹拂仡佬山乡。40多年来,故乡务川乐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那乡亲们脸上的笑容,足以证明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
老屋门槛的刻痕、苗寨村头的老井、乐居河边的碾房,成为人们的历史记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青山绿水、瓜果飘香、牛羊成群,成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景象。
当年,为了生计和发展,人们或被迫或主动或努力离开故乡,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居何处、外出多年,始终心系故乡,挂念故乡。
当下,我们站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交汇点,如何突围与重生成为一场交织着希望与阵痛的时代剧变。
今年清明节,我再回故乡务川乐居。故乡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故乡的发展变化是"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故乡的模样,于我而言变得陌生起来。
清明寄相思,与先人对话。我行走在故乡乐居的土地上。在仡乡苗寨,我看见老年人逐渐老去,年轻人外出打工,好多人都叫不上了名字。在生我养我的故乡,我仿佛变成了客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