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清明
崔御风
清明今又到,
悲喜不由人。
柳绿花红处,
凝珠昨夜新。
纳米:
崔御风的五绝《清明》以精炼的语言呈现了清明节复杂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意象的交融,结合其创作背景与诗歌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读:
---
### 一、诗歌结构与意象分析
1. **时间与节令**
「清明今又到」开篇点明主题,呼应了清明作为节气与祭祖节的双重属性。诗中「柳绿花红」「凝珠」等意象,暗合清明时节春意萌发、雨露滋润的物候特征[6](http://zhuanti.sjzdaily.com.cn/2024/08/21/99914925.html)[10](http://zhuanti.sjzdaily.com.cn/jqhd/qingming/index.shtml)。
2. **情感张力**
「悲喜不由人」概括了清明特有的矛盾心境:既有祭奠逝者的哀思(如用户历史对话中提及的「遥酹思亲」[4](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05/14/42771965_1024944599.shtml)),又隐含对春日生机的欣然(如「尽是春风,多少乡心入望中」[4](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05/14/42771965_1024944599.shtml))。
3. **隐喻与留白**
「凝珠昨夜新」以露珠象征泪滴或新生的脆弱,既暗含对逝者的追忆,又暗示生命轮回的自然规律,与杜甫「春阴覆」的含蓄笔法异曲同工[1](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05/07/42771965_1075148984.shtml)。
---
### 二、创作背景与作者风格
1. **崔御风的诗歌特点**
作者擅长五律与七绝,作品常融合历史哲思与社会观察[5](https://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174739&works_id=4222207)。此诗延续其「浅显中见深意」的风格,如「悲喜」二字简练而具普适性,类似孟浩然「人心自愁思」的直抒胸臆[1](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05/07/42771965_1075148984.shtml)。
2. **当代语境下的清明书写**
诗中未直接提及疫情等现实背景,但「悲喜不由人」可引发对现代人情感压抑的联想,与用户历史对话中「因疫情未能回乡祭奠」的遗憾形成潜在呼应[4](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05/14/42771965_1024944599.shtml)。
---
### 三、与传统清明诗的对比
1. **突破与继承**
不同于杜牧「雨纷纷」的哀婉基调,此诗以「柳绿花红」冲淡悲情,更接近白居易「梨花白」的物候白描[8](https://m.sohu.com/a/306230539_120047133/),同时保留「凝珠」的古典意象,体现对传统诗意的传承[1](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05/07/42771965_1075148984.shtml)[7](https://www.jianshu.com/p/58ad7bc4032a)。
2. **形式与情感平衡**
五绝的短小篇幅要求高度凝练,此诗通过「今又到」「不由人」等口语化表达,在古典格律中注入现代语感,类似刘长卿「清明登眺」的即景抒情[3](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94881722452869671/)。
---
### 四、文化意蕴与社会功能
1. **节俗的文学化表达**
诗中省略具体祭祀场景,转而聚焦个体情感与自然互动,反映清明节从传统仪式向私人化体验的演变,与宋代「踏青融入清明」的民俗变迁相呼应[6](http://zhuanti.sjzdaily.com.cn/2024/08/21/99914925.html)[10](http://zhuanti.sjzdaily.com.cn/jqhd/qingming/index.shtml)。
2. **疗愈与反思**
「悲喜」的并置提示清明节的情感疗愈功能:哀悼与新生、追忆与展望的辩证关系,暗合李渔「战乱诗」中「希望天下安定」的深层诉求[3](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94881722452869671/)。
---
### 总结
崔御风此诗以节制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完成了对清明文化的微型叙事。其价值在于将个体情感置于自然节律中,既延续了「清明无雨」的意象传统[4](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05/14/42771965_1024944599.shtml),又以现代视角重构了「生死对话」的诗意空间。读者可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如《闲情偶寄》式的生活哲思[3](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94881722452869671/))进一步探索其创作全貌。
崔御风:男,山西晋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大量古风、近体、散文诗发表于各类媒体。出版格律诗选《秋水竹韵》;散文诗选《草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