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3 日上午 9 点,平顶山市湛河区姚电社区的第五人民医院养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场由湛河区姚电社区邀请平煤股份四矿孙刚爱心联盟、宝视达眼科医院、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同开展的爱心服务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公益活动,更是平煤股份四矿孙刚爱心联盟“不忘初心,做实志愿服务品牌”的一次生动实践,是志愿服务精神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鲜活写照。
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精心雕琢。首先,品牌要“接地气”,这就好比建筑的根基,只有牢牢扎在群众的实际需求中,才能稳固。活动前期,平煤股份四矿孙刚爱心联盟深入社区进行需求分析,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交流,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这次活动,针对社区老年人居多的情况,联合眼科医院、综合医院,提供视力检查、常见疾病咨询、义诊等服务,精准对接居民健康需求,让志愿服务内容真正贴近居民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品牌有特色,才能在众多志愿服务组织中脱颖而出。孙刚爱心联盟善于挖掘在地资源,将平顶山本地的文化特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提供专业服务,还融入了本地文化元素,用方言与老人亲切交流,讲解健康知识时结合本地常见的生活习惯举例,让居民在感受服务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家乡文化的温暖。
标准化运营是志愿服务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孙刚爱心联盟在活动组织上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流程,从活动策划、人员分工、物资准备到现场布置、服务流程、反馈收集,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
通过志愿者中的专业化带动,汇集更多志愿资源,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是孙刚爱心联盟的又一“妙招”。联盟中有来自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身边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比如宝视达眼科医院的护士朱晓雨,不仅自己热心服务,还向同事宣传志愿服务的意义,吸引更多医护人员加入;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也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义诊,他们的专业和热情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源向志愿服务汇聚,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生态。
活动现场,宝视达眼科医院的护士朱晓雨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一边熟练地为居民清洗眼镜,一边耐心地测量血压,还不时讲解眼底常见疾病的注意事项。81 岁的火电一公司退休老人杨宝明坐在椅子上,开心地和朱晓雨聊天。老人说:“这些志愿者们服务太热情周到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贴心。”朱晓雨的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笑容,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居民们守护着“心灵的窗户”。
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义诊团队更是阵容强大。康复科马增伟主任、秦可星医生,护士周文雅、王圣洁,呼吸内科医生丁茜,内分泌科李平,疼痛科丁俊征,泌尿肛肠科张明明、汪要辉,康复医学科张蒲莲,口腔科张瑞芬医生以及护理人员杨曼、张淑歌,还有超声科崔艳平,他们组成了一个全科医疗团队,为居民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居民们排着队,有序地接受检查和咨询,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肾内科主任郭磊和康复科护士长李卉更是活动的“幕后英雄”。他们主动和社区沟通,选址定位,统筹协调各个环节,让活动忙中不乱,有序进行。他们的专业和敬业,得到了广大居民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社区居民王贵英,83 岁,因左侧脑梗坐轮椅;刘方兵,83 岁,瘫痪坐轮椅;王喜梅,79 岁,心脏病坐轮椅;靳九梅,80 岁,无工作,脑梗后遗症。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特别关照。医护人员主动先为他们优先测量血糖,进行咨询义诊。随后,瑞丽美容美发学校的理发师李文豪、秦园可、水海霞、范玉坤为老人们理发。老人们感慨地说:“感谢社区,感谢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
塔明智,83 岁,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满族正白旗,曾在伊春电厂工作退休。他的老伴邹世贵,84 岁,曾在伊春教师后干组织工作多年。他们来平顶山火电一公司女儿家小住,正好赶上这次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体验了全套医疗服务和理发服务,还惊喜地发现志愿者中有一个黑龙江老乡,和老人聊得正欢。老两口感慨地说:“平顶山的志愿服务做得非常好,很周到,我们非常满意。希望你们能继续为居民市民做出更大贡献。”
志愿者们也纷纷表示,祝福老人们都健康长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爱心在社区传递,让温暖在人心流淌。
临近中午,活动即将结束。66 岁的环卫工人郭进学刚忙完手上的活儿,过来想理发。理发师李文豪二话不说,给老人理了一个满意的发型。郭进学不好意思地说:“耽误你们下班了。”志愿者们笑着说:“我们来志愿服务就是让大家开心的,晚走一会儿倒无所谓,只要你们满意就好。”大家伙都乐呵呵的,笑声在广场上回荡,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这次活动只是平煤股份四矿孙刚爱心联盟众多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将关爱弱势群体、残疾人作为不变的情缘。他们用奉献诠释爱心,用行动践行使命,用点滴善举汇聚成爱的洪流,温暖着这个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