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电影的来了
作者 田野 (山东)
童年的时候,最大享受莫过于看电影了。现如今家中的彩电和混合音响,几乎成了一个家庭影院。但我时常怀念儿时的农村露天电影。
在脑海里总忘不了,街中的木头架子,中间悬挂的雪白银幕,和那电影场上的欢乐无比的情景。
当时县上的流动放映队,每个月都能来村里,放上一两场电影。看见电影队进村,就能乐坏我们这些顽童。欢天喜地欢蹦跳跃地满街呼叫,来电影了,来电影了。
往往放电影的还没进办公室,满村的人就被我们这些顽童通知遍了。
占场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最有意思的时候。用石头把场上最好的地方划上杠,以证明这地方是我的。
每次占场,都是手忙脚乱,最为紧张,你争我抢的时刻。有时为了一点点地方,也能和伙伴发生冲突。 在吵闹的过程中,各自所占的场儿,也就固定下来。只要电影来了,以后就都不得侵犯了。
在那个年代,放影大都是战斗片,也正合了我们这些顽童的口味。如南征北战,地道战,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红孩子等等。
当知道放的是战斗片时,可就乐坏了这些孩子们。电影场上,东奔西跑大声叫喊着,向我开炮,我是王成,交枪不杀!
记得当时,在村办公室里,放映的叔叔征求村老支书,放什么片时。我们这些顽童,都围在办公室的门口,静静地听着。当听到有战斗片时,就都齐声叫喊着,就演这个,就演这个。 这时的老支书,就笑着问我们,来,看看谁能扛住,我这一烟袋锅子,痛而不哭,咱就演这个。
而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往前挤,叫喊着敲我,敲我的。而老支书看着孩子的高兴劲儿,哈哈地笑着说,好,好,听孩子们的,今晚就演《小兵张嘎》。
到了下午,太阳还有老高的时候,我们就从家里搬出了凳子。不大一会,大家便摆满了场地。
整个电影场地,沉重的凳子大人拿起来都有些吃力,而只有七八岁的小伙伴们,每次都用上吃奶的劲儿,把凳子拖到电影场地。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了。吃过睌饭的大人们,都陆陆续续来到电影场地。有些没到的,孩子们就急的来回跑,叫喊着,妈,爹,爷爷,奶奶,快点,快演了,快点啊!
没亮灯的电影场地,黑压压的一大片。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坐在一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电灯亮了,灯光射向银幕。孩子们不失时机地把小手伸向光柱,雪亮的银幕上,立刻显出无数的粗大手指。这时,挂在银幕边上的啦叭响了,老支书开始讲话了。贫下中农同志们……而孩子们都急的乱蹦乱叫,老支书终于把话讲完了。银幕猛地显出光芒万丈,金光四谢的大五星,激动了一天的顽童们,终于沉醉在迷人的故事片中。
记的那一年,庆祝我国苐一棵原子弹爆炸的巡回放影。老支书组织民兵,砍光了村里所有的松树,用松树枝子扎成了两道大松门,迊接电影队。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那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宏大场面。傍晚四邻八乡村庄的大人们,有的背着孩子,或用小车推着老人,前来看电影。那个场面,止今令我难以忘怀。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很幸运地被选派进公社电影队,而成为了一名放影员。在影片《刘三姐》巡回放映中,一睌放两个场次,许多观众一宿跟着电影队跑。看了整整一宿,直到东方出现了鱼肚白,银幕出现了完字,人们才留恋不舍得离开。
当年能为乡亲们放电影,作为一个农村小伙子来说,那是既幸运又非常荣耀的事情。使我有一种无比地幸福感和自亳感。
演电影的来了,演电影的来了。 虽然离开心爱的电影队多年了。但童年的记忆难以忘记。每到一个村庄,孩子们那急切兴奋地欢叫声,至今还深刻地印在脑海中,时常浮现在眼前,久久地难以忘怀……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
褚方强,笔名田野,山东省莱西市人。放过15年电影,当过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现已退休。爱好写作,在网络平台和报刋发表过多篇作品,很受当地网络平台读者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