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思乡诗二首
老宅
老宅,是几百年的一张宣纸
写下一个漫长移动的句子
它被时光搓成一坨废墟
又被风雨摊平,为五谷杂粮的家园
如今,它被一片光伏板收购
从阳光里剜出现代化的思想
我几十年拉长的万里乡愁
不愿梦回老宅以外的幢幢新楼
爱盯在老宅的额头上,看老宅的太阳
岁月的减法,减不掉岁月
再大的风雨,撤不走记忆铸成的青铜
在老宅的围壕里,坐在木盆采摘红菱
唱着“中午时,鬼露影”,谁也不识“南洼”鬼的形象
村东的竹园里,我吟《梅岭三章》
把自己的童年,从无战争推移到战争
沿着老人的咳嗽,五分钟绕老宅一周
从背景与血统之门,走进一部家谱的纵深
如今,老宅住着朱海军一人
看守光伏板那一片起伏的海浪
每天早晨,我喊他的乳名“二江”
哥俩肩并肩,完成一次对老宅的眺望
觉察到“回忆”一词,这时最有力量
姐姐
你从娘腹中走来,生命给你的任务是哭
哭家贫,哭自己的形象太丑,娘把你送人
你用哭声找另一个娘,一路哭掉多少坎坷
最后,见到我姑妈,笑成一朵花
哭声的直径,通向爱你的亲娘
再后,姑妈把我抱去,把几个姓暖成家的春天
不同的血脉,浣洗你我的人形
命运就是这样,我从风中雨中,血中泪中
伸张属于我的翅膀
你呢,没经过那十年风雨
平平淡淡地长大,风风光光地出嫁
土地的苦与甜,磨着生活的炊烟
一母所生的哥哥、妹妹给你黄昏的疏雨
亲生的儿女,无力还你玫瑰的朝霞
只有我,你的弟弟,追着童年的笑声
没退出六十年前四口之家的空间
你我,在那里交集,走过一段
胜过血肉的涵义,埋进命的结构
“姐姐”这个词,在心中发芽
绿我一生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协会员。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