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燃阅读与写作的星火!
文/成诺
教育是心与心的奔赴,这种奔赴源于爱,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呵护,也是育人最本真的诠释! 一直以来,我并不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不过,三十多年的教育经历,特别是近几年的过往,蓦然,有一种使命感如影随形,那就是回馈和反哺。主编《红烛之光—扶风教育故事》,参编《大美扶风》等书籍,先后在县电视台、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举行《诗书扶风》《乡愁里的扶风》等家乡人文、诗歌鉴赏等系列讲座,在宣传家乡、涵养文明等方面我不遗余力,积极作为。身旁的人称我为阅读与写作的引路人,就像这次受县读书协会邀请前来为孩子们作讲座一样,从孩子们渴望的眼眸里,从参会同志热情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和责任。
我与阅读和写作的缘分,始于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当我走进临时由地震棚改作的“百舸文学社”办公室,一群孩子闯入了我的视线。他们围坐在一体,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作为高中生他们一有空就会谈论自己对文学的爱好,可面对简陋的条件、少得可怜的书籍,眼里却常常流露出深深的迷茫与无措。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心底响起:我要为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我明白,只有让青少年从心底爱上阅读,书籍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挚友。于是,我放下所谓“老师”的架子,以伙伴的身份,与他们一同踏上探索知识的旅程。我们并肩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台边,分享一本本经典好书。谈及《小王子》时,我没有长篇大论地剖析书中的哲理,而是引导孩子们畅谈对 “驯养” 的独特见解。一个小男孩红着脸,认真地说:“我觉得驯养就是和家人、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就像我和我的小狗一样。”那一刻,我在他清澈的目光中,看到了对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也真切领悟到平等交流的强大力量。
在激发青少年写作热情的道路上,我同样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我从不生硬地传授写作技巧,而是引领他们走进生活,去捕捉大自然的每一处美好。春天,我们漫步于樱花树下,欣赏如云似霞的花朵,感受花瓣飘落肩头的轻柔触感;夏天,我们侧耳聆听蝉鸣,观察荷叶上晶莹滚动的露珠;秋天,我们穿梭在金黄的银杏林中,聆听脚步与落叶碰撞的美妙乐章;冬天,我们在纷飞的雪花中,描绘银装素裹的纯净世界。这些丰富的体验,让孩子们笔下的文字逐渐有了温度,有了灵魂。
晓敏,一个曾经像很多孩子一样对写作充满恐惧的女孩,每次提起笔,眉头便紧紧皱起。我发现她对绘画情有独钟,便鼓励她先将心中所想绘成画面,再用文字描述。渐渐地,她找到了写作的乐趣。有一次,她兴奋地拿着作文向我跑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老师,我发现写作就像画画一样,能把我心中的世界展现出来。”看着她绽放的笑容,我的内心也被深深触动,满是欣慰。
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坦途。有时,我会遇到对阅读和写作毫无兴趣的孩子,他们紧闭心门,抗拒交流。但我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只要找到那把合适的钥匙,就能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好,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走进阅读与写作的多彩世界。
时光如梭,我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与蜕变。他们在阅读中拓宽了视野,在写作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这些孩子,宛如一颗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在阅读和写作的滋养下,破土而出,向阳而生。那段时间很美妙,因为负责文学社的事,身边的同事常常叫我社长,我很汗颜,总觉得自己做的还太少,原本还可以做的更多,影响更广泛,引领的孩子更多,只可惜2020年是一个令人伤怀而难忘的年份,撤校并点带走了许多记忆,也带走了许多属于阅读和写作的故事。
这次,参加县读书协会、县图书馆与扶风小学举办的“喜迎4·23,阅读伴我行”作家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我还是惶恐的。我虽无意以 “师者” 自居,但职责所在。我愿化作点点星火,点燃孩子们对知识的炽热渴望,照亮他们逐梦的道路。我坚信,在阅读与写作的陪伴下,他们一定能勇于追逐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告诉孩子们要学会阅读,勤作笔记;要学会观察,捕捉细节;要学会创新,多多练笔......我知道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会给孩子们讲到的,我只是担心,因为平日惰性、因为功课太多、因为缺乏自律和监督,孩子们不能做到!
阅读和写作是一场充满挑战又妙趣横生的旅程,它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用文字去记录......而这一切,最需要热情和坚持,孩子们真的可以做到吗?其实,我是带着欣喜走进那座报告厅,而后又带着一丝迷茫离开...... 从最初的偶然邂逅,到如今的执着坚守,我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愈发坚定。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每一次与他们心灵的交融,都是我生命中无比珍贵的财富。我愿用爱和呵护,陪伴他们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扬帆远航,让阅读和写作成为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有力翅膀。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谱写这份爱与希望的篇章,为更多孩子和文学爱好者的梦想助力,让希望的种子在扶风这片充满生机的文学田野上,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