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河北省平乡县老兵志愿服务队部分党员、参战退役老兵代表一行,在队长张会申的带领下远赴辽宁、吉林祭奠革命先烈、慰问战斗英雄。
在辽宁省锦州市一普通小山村,服务队见到了98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蒋庆泉,老人虽面容清瘦,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六十年前,电影《英雄儿女》上映,轰动全国。直至今日,它仍是我国抗美援朝电影中极具代表、感人至深的一部。“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的呐喊,让人血脉贲张。一曲《英雄赞歌》,荡气回肠,传唱不息……蒋庆泉正是《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回忆起当年的抗美援朝经历,老人如数家珍。他讲述了当年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抵御外敌的经历。他说:“那些出生入死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队员们专注倾听,被蒋老的爱国情怀和无畏精神深深打动。
为表达对老英雄的敬重,服务队为他送上了慰问金和化肥、石磨面粉等慰问品。“抗美援朝老兵是国家的功臣,老英雄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有责任关心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温暖。”队长张会申表示。服务队还到位于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多个“炸不断的电波”故事,韩殿勉就是其中之一。在位于辽宁省开原市的谷丰路建材城小区,服务队见到了这位身穿军装、挂满军功章的老英雄。屋内锦旗、奖状、数十张老照片镶满了墙,还有一幅书写着“炸不断的电话线”字样的书法作品,述说着老人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这位老英雄今年虽已95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体格健壮,对于自己当兵入朝作战的经历仍记忆犹新。服务队为老人带去了慰问品并与老人促膝长谈,聆听他讲述烽火岁月里的英勇事迹。队员们对韩殿勉昔日舍身忘我、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所震撼,同时也对老人现在情系国防做公益的举措钦佩不已。
三月的东北大地,乍暖还寒,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服务队在白山黑水间前行的热情,战斗英雄的感人事迹激励、温暖着他们,无数长眠的革命先烈更是队员们坚守信念、奋斗奉献的榜样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苍松挺立,庄严肃穆,2014年至今,祖国和人民以最高礼遇,先后迎回的981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被安葬于此。在这里,河北平乡老兵志愿服务队受到李维波等当地十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欢迎。其中,李维波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荣立三等功,1988年被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获评“2021年度感动沈阳人物”。

战场上,李维波近三年几乎没离开过炮位,和平年代,他在烈士陵园做义务讲解员。从抱着拉响的炸药包冲向敌群、用生命守卫小高岭阵地的杨根思;到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换来后续部队胜利的黄继光;再到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任凭烈火烧身浑然不动的邱少云……跟随老人的脚步,服务队满怀崇敬,认真聆听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在烽火年代里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随后,服务队向革命烈士墓地致敬军礼,向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在吉林省四平市,服务队感受着这座“英雄城”的红色魅力,家乡的战斗英雄更加牵挂着队员们的心,“四平名将 辽吉功臣”马仁兴(河北平乡人),是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独立一师师长,是辽吉战死疆场的最高级别将领,也是自解放战争以来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之一。服务队相继到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烈士陵园瞻仰学习,并向四平烈士墓、马仁兴将军墓敬献花篮、鞠躬祭奠。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近距离聆听英雄故事,进一步增强了思想信念,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力量,时刻铭记老一辈革命志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精神,认真工作,积极奉献,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涵养情操、砥砺品德的内在动力。
此次赴辽、吉慰问学习行程结束后,老兵志愿服务队还到平乡县实验学校开展了红色教育主题授课,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立志成才,从小树立家国情怀,传承好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据了解,平乡县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2年,广泛吸纳“有本领、肯吃苦、能担当、甘奉献”的退役军人加入,目前队员已发展到70余名,先后组织开展国防宣讲、应急抢险、便民“万家行”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90余场次。(李国军 李泽洋)
编辑:崔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