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散曲 • 大石调 • 初生月儿 • 念
心掀巨澜雨雪风,迅猛无情惆怅同。 撕肝裂肺念念中,念罗公,托梦逢,伤悲痛、泪眼朦胧。
前言作者尹玉峰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悼念罗序伦先生
王景文(内蒙古)
噩耗惊闻举世哀,罗公驾鹤赴瑶台。
毫端逸韵千秋在,座下贤徒四海培。
墨迹纵横留劲笔,仁心浩荡济群才。
清名恰似梅兰秀,风范长垂励后来。
【每诗一评】王景文先生的《沉痛悼念罗序伦先生》这首七律通过严谨的章法结构与丰富的意象系统,完成了对逝者的三重精神礼赞。全诗以"哀悼-追思-升华"为脉络,融合了传统挽诗的典重与现代诗学的灵动,建构起立体的艺术境界。
首联"噩耗惊闻举世哀,罗公驾鹤赴瑶台"以道教升遐意象切入,通过"驾鹤""瑶台"等语词构建超验空间,颔联"毫端逸韵千秋在,座下贤徒四海培"则转入现实维度,颈联"墨迹纵横留劲笔,仁心浩荡济群才"构建起艺术与人格的双重坐标,与"德艺双馨"形成精神呼应;尾联"清名恰似梅兰秀,风范长垂励后来"以植物意象升华人格。
全诗采用平水韵"十灰"部,仄起平收的声调组合形成跌宕起伏的情感曲线。首联"哀""台"二韵以开口呼强化悲声,颔联"在""培"转为齐齿呼,声韵收束中暗含传承不绝之意;颈联"笔""才"复归开口呼,声腔舒展处"联技娴熟";尾联"秀""来"以撮口呼作结,余韵绵长中完成哀思向激励的转化。
诗中"瑶台""梅兰"等传统意象被赋予新的阐释维度:"瑶台"不再局限于神仙居所,更暗喻艺术圣殿;"梅兰"超越士大夫孤芳自赏的旧喻,转为德艺传承的象征。此诗在对仗中展现精密构思:"毫端"对"座下"的空间转换,"逸韵"对"贤徒"的质形呼应,"纵横"对"浩荡"的气势叠加,而"墨迹/仁心"的物质精神对举,"劲笔/群才"的创作主体与客体映照,堪称传统挽诗体式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