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600年前的兰亭
文/李佳桂
今天,是公元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古称上巳节。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因此,这一天是纪念中华先祖黄帝的重要节日。同时,自魏晋以来,历代沿袭,上巳节又是民间郊外游春、临水饮宴的美好节日。
望着日历上三月初三字样,不由的想起距今1672年前,那场历史上著名的、留芳千年的文人雅集、“曲水流觞”的“酒会”来。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右军王羲之邀集谢安、孙绰、孙统、徐丰之等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下,举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拔褉”雅集活动,众人分坐曲水一侧,饮酒赋诗,畅怀抒情,祈福消灾。
参与雅集活动的41人中,王羲之、谢安、孙绰、王彬之、袁峤之等11人各作四言、五言诗两首,共二十二首;王丰之、华茂、庾友、马虞说等15人各作诗一首,合计得诗三十七首。谢瑰、王献之、羊模、孔织等一十六人,诗不成,被各罚酒三杯。当日,众议将三十七首诗合集,并公推王羲之作序。羲之应允,乘着酒兴,畅意挥毫,一气呵成,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中华书法历史中文学与书法高度融合的巅峰之作《兰亭集序》。其书法艺术所展现的温文尔雅风格,融合篆隶楷书元素,结构多变,笔法丰富的技法,令人叹为观止、顶礼膜拜!
而其内容,通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景致的刻画,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隐喻了文人在山水间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又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感叹,于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叹息中,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文章中经典名句、隽永名言,更如春花烂漫,俯拾即是。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等。
《兰亭集序》虽然反映的是魏晋时期文人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境界,但其中充滿哲思的内涵,如:亲近自然,享受美景;正视生死,珍惜当下;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珍视友情,欢乐相处;敬畏宇宙,放平心态等,细品之下,至今仍让我们感悟不尽,发人深省。
正是因为《兰亭集序》于书、于文冠绝千古的艺术成就,感动了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歌咏兰亭的著名诗篇:“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唐.李白)”)。“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唐.刘长卿)”。“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宋.陆游)”。“回首永和如昨日,不堪怅望晚天霞(明.徐渭)”。
如今,虽然1672年过去了,然而,遥想那场三月三上巳节的兰亭雅集,仍令人怦然心动——那座陈迹斑斑、小小的兰亭,仍然是中华文化史上高山仰止般的丰碑!
(公历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于淮南斗室。)

李佳桂,号“榆木”,1951年生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一央企从事管理工作至退休。现居合肥市。有多种企业管理著作和论文出版和发表。业余创作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散见报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