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井(散文)
贾永鑫
不久前进山村扶贫,一口废弃的手压井坝映入了我的眼帘,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年月没有邂逅过这个当下“异类”了,内心久违的情愫如顿悟般不遗余力地被激起,挥之不去。沉湎之中,我的脑海里不禁检索到童年的一篇课文《老井》,那句“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共鸣感依旧如此强烈。
许多人对90后这代人的评价,总是会像划分史前人类一样,将其划分个前中后期,在我看来,这种三段式的划分可以以童年的所见所闻和当下对回忆的体味作为依据,压井便是90后前期的典型代表。童年记忆中,压井是每户农家的生活必需品,虽然各家各户的品相不尽相同,但都大同小异,无非也就是高矮胖瘦之别,用稍加专业和严谨的话来说,其原理都是通过外面大气压和抽气活栓塞下的气压差使水柱升高,活栓塞上下反复运动使水被抽上来。每次使用,都需要以水作引,称之为“引水”,在那时抽水可当真是门学问,不仅是儿时自然科学的启蒙课堂,更是人生哲理的启蒙教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少时不解其中奥秘,照本宣科地照着大人们操作,倒上水攥着井把一通按压,待到胳膊都酸了,膀子也疼了,还是没抽上水来,有时井管里的引水已经消耗殆尽,还在痴痴的按压,结果把井管中与空气相隔的橡胶软革皮给磨坏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讨的大人一顿凶吵。说来还是大人们经验多,见他们把井把抬到最高处,让活栓塞沉到底儿,舀上两瓢引水,倒进井管里,迅速下压井把,反复两三下,出水口便哗哗流水,当时看来着实是奇哉怪也。
农家人大都会选择把压井打在院子里,且多是临着一面墙,再搭上一方水漕、一口水缸、一根扁担、一洞羊角口,压井标准配套设施大抵如此,水槽可以刷洗衣服,水缸用来储水淘粮,扁担是远途挑水工具,羊角口则是排水渠道。也有的将压井打在大门口,那时的社会风气极好,出不落锁,夜不闭户,鲜有人会处心积虑去搬一个铁疙瘩。若是徜徉在羊肠小道,某片空旷的田间地头甚至也能寻见它的影子,茵茵绿草点缀下,别有一派恬谧的田园景致。平日每逢饭点儿,母亲都会在这口水井旁淘米洗菜,我顽皮地为母亲压着水,或似荡秋千状吊着,或索性将整个身子抬空压在井把上,好几个回合下来洗菜的盆底儿才勉强被没下,这时候母亲的那句老话便会温而不愠地准时脱出:“你又来帮倒忙”。后来到了农忙时节,十几岁的姐姐便代下母亲的角色。
说起农忙,自然免不了要提起那段与压井息息相关的“魔鬼生活”。小时候,发财致富的门道很少,村里的第一栋二层小楼孤零零的落在村子东头,整整五年未逢对手与之争高。那时候几亩土地耕耘树艺是大家一致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些牛羊猪之类的家畜,一来可以充当田间耕作劳力,二来可以售卖贴补家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两头黄牛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每日放学后,我和姐姐的一项必备任务就是给淘草的水缸添水换水,诺大的水缸大腹便便,和我瘦小的身躯对比起来显得分外突兀,厚重的橡胶桶每压满一桶已是筋疲力竭,还要步履蹒跚奔个三四十米把水倒进缸中,如此往复十余次方能填满。这是童年的一段阴影,后来几年,水泵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尽管那时的水泵十分简易,还会因电压过高时停时歇,但“水泵革命”终究是解放了我,免去了压水提水的麻烦,接上水管,将水管头往水缸里一放,不必理会,添个柴的功夫水缸里就满了,起初我总是用手使劲攥紧出水口,就像消防枪,那是一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反映,也是我对痛苦过往的一种报复方式。
儿时爱嬉耍,谁也不愿意因为不主动入群被孤立失宠,一场大汗淋漓后,回到家里第一个程序便是抄起水瓢满舀一瓢水牛饮一把,若是在学校,寻着课间便会合着三五伙伴往固定饮水点集合,学校附近四邻八居的水井位置我们门儿清。那时的钱很金贵,好一顿软磨硬泡加上一纸高分试卷才能换来父母几角零花钱,很少会有人拿着来之不易的钱选择买包汽水来故作奢侈。大家在水井旁拥簇着,伙伴相互配合,就连喝水技艺都是出奇的娴熟一致,将手堵住压井出水口,嘴贴着虎口,这种操作,引水工具可以直接被省略,饮水完毕还不忘洗把脸。那时的水是甜的,沁人心脾。
前面所述自然是在暖季,到了冬天,冷风簌簌,就别是另一番趣味了。北方的寒冬格外的冷,在那时无人会知晓“全球变暖”是什么。为了保护好压井水管不被冻裂,大人们会给它套上棉衣,到了晚上还要趁着水井尚未结冰上冻,提前储存好明天的做饭用水。有时稍一失神也会遗忘,那第二天就得起个早费些周折了,需要将开水倒入水井管里,烫上许久把冰冻融化方能使用,由于温差大,早上抽出的水总是会驾着轻云薄雾,用毕,不一会儿,水井出水口残余的水珠就会慢慢冰固结晶,水滴愈积愈多,早上刚刚被开水融化的冰琉璃此刻又恢复了原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那口井早已不知被深掩在了何处。再也无法体味到它的甘甜、它的清凉、它的温暖、它的严峻,和着起伏的节奏,褪去了稚嫩,压平了童年,流走了光阴,回首而来徒留深自缅怀。
作者简介:贾永鑫,笔名瑜瑾,热爱诗歌、散文写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签约诗人,诗词见《中国诗影响》、《中州诗词》、《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