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良碧
你是否曾在夏夜酷暑的追凉中,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沉淀与沧桑变化?更是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那份宁静之美与精神之快!
若读书能与古人之神交,那便会心有灵犀;若心灵能与古人思想交融,那其味便会无穷;若笔墨能与古人灵动,那思绪便会怀远悠悠。就让我们穿越古代,漫步于历史长廊,畅享跨时代共鸣与懂得吧。“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项洒松风。”(《夏日山中》)那是李白在林间纳凉时,尽享大自然的幽静与清凉之快所发出的喟叹;“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那是杜甫寻找“池边树”纳凉好去处所发出的感慨;“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夏日南亭怀辛大》)那是孟浩然夏夜乘凉时的悠闲自得,笔下描绘的清幽意境,所发出的感怀;“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那是秦观在柳树下、小河边纳凉时所发出的愉悦美感情怀;“夜热依然午热同,小立开门月明中,竹深林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追凉》)那是杨万里追凉时的真实写照。追凉不仅有体肤之适、赏月之快,更穷尽地刻画出了大自然的那份宁静之美与精神之快。如此之美,它让我们在与古人的心灵碰撞中,深得纳凉文化之积淀。一言以蔽之,古人避暑,无外乎寻找桥畔、池边、河岸等等一些清幽的环境,尽享体肤之凉爽,更享精神之愉悦。这些追凉之处固然是好,在我看来,它远远比不上我故乡追凉的好地方——汉江大堤。(江汉大堤又称汉江大堤,位于长江左岸,至汉口与长江汇合。老河口至汉口两岸,筑有堤防,即汉江大堤。大堤总长942.67公里,其中遥堤55.25公里,遥堤直接保护着汉北地区和汉口市区的安全,是湖北省的确保堤段之一)。汉江大堤如同一条青色的巨龙,紧紧钳住汉江的波涛,守护着两岸的安宁与繁荣。它蜿蜒曲折与汉江的流水相依相伴,仿佛一位沉默的卫士。她用母亲情怀,环抱两岸,以千年安澜守护万家灯火阑珊;将万里波涛化作温润乳汁,滋养着荆楚大地生生不息的命脉。站在大堤上,远眺江水流淌,品味王维《临江远眺》诗的意境,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汉江江水的力量与温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虽着墨极淡,却能给以伟丽新奇之感。汉江用甘甜的乳液,孕育着江汉平原儿女,以不息的奔流,浇灌出鱼米之乡的丰饶。

我的家乡就住在汉江大堤仙桃毛嘴上古寺堤身之下,偎依大堤,可谓是背靠大堤好乘凉。每当夏天酷暑难耐,月华皎洁时,村民们为寻一份清凉,得一份宁静,抚内心一点安慰,就得登顶汉江大堤堤面最佳纳凉地,享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追凉之乐。堤面宽敞,绿草如茵,大有大庇村民纳凉尽欢颜的坦荡胸怀。只见爷爷、伯伯、叔叔,他们左手持凉席,右手拿“芭蕉扇”,拖着拖鞋,腼着肚子,坦胸露怀,蹒跚而行,登上了大堤。然后就铺开凉席,放在堤面的草丛中,俯身躺下,转辗仰望星空,一边赏月观北斗,一边摇着芭蕉扇消暑释热,感受着江风吹来的凉意与扇子微风拂面的惬意。世间酷暑炎热,唯有凉风入夜,确实是夏夜追凉的宝藏!让人感受到与清凉拥抱,身心全是一个“爽”!很快他们就忘记了一天的劳累与困顿,慢慢进入了梦乡。再看婶婶、阿姨,她们也不示弱,一手拿矮凳,一手拿“蒲扇”,还有的拿着“鹅毛扇”(那是女婿上门求亲,端午节送来的崭新的扇子。因为我们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如果女儿要出嫁了,男方就会在端午节,送一把“鹅毛扇”,那是必须的,以示女方同意嫁姑娘了)。她们体态优雅,优闲自得,迈着轻盈的步伐,也来到了大堤堤面。她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唠叨着村子里发生的新鲜事:谁家的猪下仔了,谁家今年要嫁姑娘了,谁家今年要娶媳妇了......开心畅怀,谈笑自如。凉风从她们身边拂过,她们一个个感到神清气爽,畅快无比。再看看那些倩妹靓女们,她们有的搬着靠椅,有的扛着长凳,还有的拿着披巾(宽而长的老式旧布,四方形,披在身上可遮风挡雨防日晒,乘凉时放在草丛上面,当席垫,当凉席,可坐可卧),当她们走上大堤,顿时堤面一亮,在所有追凉的人群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靓丽鲜活,真可谓天上不常见,地下不可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动感十足!在追凉的时光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我的堂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短暂的岁月中,我的堂姐在我心中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在她还差三个月快要降临人间时,父亲突然病故,在她生活马上就要迎来高光时刻,她就早逝了,作了“远行客”,让我回想起来,痛彻心肺。我奶奶在我记事时,就经常告诉我,在你一周岁开始学走路,摇摇晃晃时,是你堂姐牵着你的手一步一步扶你前行;在你开始吸食食物时,是你堂姐将食物一口一口喂到你的嘴里;在你咿呀学语时,是你堂姐教你一首一首儿歌。在我儿里的记忆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跟着堂姐去追凉的情景。她牵着我的手,我一步一趋,屁颠屁颠跟着她爬堤坡,临大堤。之后她就铺开披巾,叫我偎依在她的身旁,教我唱歌。我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嘴里跟着堂姐哼着,“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南边卖巴篓,巴篓巴,卖糍粑......”(《月亮歌》),还跟着她唱了好多儿歌。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我慢慢长大,清晰记得在追凉的美好时光里,她还教会了我《妹妹接我回娘家》、《幸福歌》等天沔民歌。再后来教会我最动听的,也是刻在我心窝的一首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我记得歌声随着我们姐弟俩合唱的美妙旋律,穿过防浪林,越过汉江,在广袤的江汉平原上空回荡,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微风过处,传送着阵阵歌声的缕缕清香,让那些追凉人,一个个停住手中“芭蕉扇”,侧耳倾听,还赢来了好多少男少女和我们一齐唱和,堤面竟然成了一个大舞台,歌声嘹亮, 悦耳动听。这美好的时光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让人永生难忘。

“流水恋落花,时光伴白发”。时光如流水,流走了青春年少的悠悠岁月,但流不走的是那美好,并定格在历史文化长廊中的那段时光,在岁月沧桑的变化中,那追凉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之快。
“夏夜炎蒸不可当,汉江大堤寻清凉。月光如水洒堤上,星辉似灯照苍茫。微风拂面心神爽,热浪渐退暑气藏。登顶一望心旷达,追凉谈笑乐无疆。”以此吟叹,作为我对故乡亲人的追怀吧!
【作者简介】
张良碧,性别,男。现年69岁,中共党员。华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41年,退休。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近二十篇,获中国教育2005年第五期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作品多篇。有散文,教学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