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之28
以圣贤精英为楷模,塑造完美的人格
文/杨克江
一贯热心于乡村教育,并甘愿把自己心血智慧默默奉献给山区教育的文友萧军先生,在2025年元旦伊始,专门就山村教育这一主题发起了一场由洛南县麻坪镇合兴村举办“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第三届云蒙文化论坛”,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思慎虑,我想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习惯养成和人格塑造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但愿能对广大师生的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中能起到星火燎原,推波助澜的作用。
青春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轻人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心中的宏伟蓝图去努力,去拼搏,通过辛勤智慧和汗水,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夙愿。
为了让一代学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我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用社会精英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拼搏精神不断鞭策自己。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我时常想起一些搏击风云人物的励志故事。
科比,这个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州,沸腾的篮球,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及顽强的斗志和毅力,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偶像,在他的辉煌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曾经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一年,两年,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他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还有一只懒鸟的故事。从前有两只鸟,一只鸟很勤奋,每天练习飞翔,努力觅食,而另一只却很懒,整天在屋里睡大觉。因为他觉得有那只勤奋的鸟儿在,他就不会确实一天森林着火了,勤奋的小鸟凭借强壮的身体和娴熟的飞行技巧逃离了火海。而那只懒鸟因为体身体虚弱以及不熟练的飞行技巧而被活活烧死。
二、要用大脑重塑方式和心流方式学会高效学习。
1.不断重塑大脑。大脑具有神奇的可塑性:大脑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革命性的观点由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提出。他们发现,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随着经验和学习而改变。
每一份付出、勤劳和汗水,大脑里就是会形成新的树突,大脑就会建立起新的神经元连接,我于是展开联想,如果大脑是一张白纸一片沙漠,那么每一次由记忆创新形成的树突就像种植在沙漠里的一亩田、一棵树,你大脑付出的越多,树突辐射延伸的就越广泛,久而久之,你生命的原野里就会长出一片绿洲、一片森林、一片果蔬飘香的田园。
2.学习工作时随时进入心流状态。30年前,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学说。所谓“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一一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请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一旦进入心流状态,你干任何事情就会达到心情合一物我两忘出神入化的状态的状态,这时如果你是乒乓球员,你就打回答到人球合一,如果你是驾驶员,你就会达到人车合一,如果你操作电脑,就会达到人机合一,如果你在读一本书就达到人书合一,人吃庄子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告诉人们,人的深情专注于某种事物,就会达到游刃有余,不以目视而以神会,得鱼而忘筌,得其意而忘其形骇的物我两忘境界。

三、培养美鉴赏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新的一年如何成长,如何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和境界。在此,我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各位老师同仁、同学们分享:
1.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做一个积极乐观,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心怀梦想,秉持信仰的人。著名的教育家于漪提出了一个振耳发聩的观点,她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们合作而非竞争,学会与人合作分享,与社会和谐相处。能经得起挫折坎坷,从容面对兴衰沉浮、成败危机,能承受得了委屈,是一个人心胸豁达、人格健全和成熟的标志。要知道这个社会不是为你而设计的。
2.学会自律,不要让大好的青春时光沉溺于网络游戏。长时间上网,你会陷入“信息茧房”的狭隘空间,你得到的只是碎片化、支离破碎的信息。要获得完整、系统化的知识,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还得依靠课堂,依赖于纸质上的文字,依赖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亲历、体验,沉溺于网络迷宫陷阱中,你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3.要从学习工作中获得乐趣,要懂得工作是快乐的源泉。好看的皮囊随处可见,可有趣的灵魂却千里挑一。可惜浮躁喧嚣,一地鸡毛的混沌生活中,人们快要忘记什么有趣是什么,人能从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得到一种乐趣,这一点很重要。人在工作时,不但要用到手脚,用到四肢,还要用到心胸和大脑、头脑,人生干什么都无所谓,问题是你要干就要干出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如果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做,其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觉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以为它不值稈-过。
4.要多读书,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情趣。“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一个人知识要丰盈,眼界要拓宽,才情要提升,要趁着青春年少,多读些有益于开拓思维,有助于建立价值的书。书读的多了,他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主见。最初的一点主见是大学问的萌芽。从这一点萌芽开始,你可以吸收各种养分,不断成长。学问的枝芽向上生枝发叶,向下以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书籍的涵泳滋养会规范磨平你天生的棱角,缓冲你情绪上的急躁凌厉和粗糙,培养出休休有容、沉稳内敛的品性格局。
5.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学习工作时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做事情要心细一处,旁无杂念。稻盛和夫说,“最快的成功方法,就是保持对一件事情持久的专注。”爱因斯坦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真知灼见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广泛探究所获得的。”传说菩提达摩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连小鸟在肩上筑窠都浑然不知。
有一个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叫开悟?老和尚说,开悟前,你的工作是上山、砍柴、做饭。开悟后你的工作还是上山、砍柴、做饭。小和尚很疑惑。那开悟前和开悟后有什么区别?老和尚说。开悟前,砍柴时想着烧火,烧火时想着做饭,做饭时却想着砍柴。而开悟后,上山就是上山,砍柴就是砍柴,烧火就是烧火,做饭就是做饭,心思单纯,心无旁骛。
一个真正的开悟者,他的大脑里能同时包容各种截然相反的思维、观点和事实。比如这个人既好又坏,既黑又白,像太极图一样。大脑里这些想法和观点既多又对立,既能互相兼顾和平相处,又不发生冲撞干扰。
6.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持续10年、20年、30年,他肯定能成这个领域的王者。“崇高乃细节的积累,浩瀚的江河来自涓涓细流”。在学习上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学过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定理、公式,每一道几何题、分子式、信息软件都会成为你将来事业大厦的砖瓦基石。成为我生命大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和原料。关于成长成才的故事,华罗庚先生在优选法中有一个精辟的论述,他说,一群盲人从坡底爬山,不管这些盲人身居何处,只要他的拐棍下一点比上一点高,那么最后这些盲人一定会在顶峰相聚。我的中学体育老师为了鼓励我们锻炼时要持之以恒,体能增进要日日坚持不懈。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老太太为了强身健体,她买了一头小猪,每天把小猪抱上七楼,日复一日,月复月复,一年、两年后,当这头猪长到200多斤,这位老太太仍然能步履矫健,把这头猪抱上高高的七楼。
7.要选择和那些有趣的,乐观上进的灵魂为伍。“良禽择木而栖,君子择善而交”。看一个人的人品格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看他平时喜欢结交哪些人,与哪些人亲近为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安石在他的《读孟尝君传》开篇就发出诘问,世人皆认为孟尝君能招贤纳士,试想一个是鸡呜狗盗之辈的首领,哪里就能得士。一个真正的贤人,哪里愿意肯和一群乌合之众为伍。我讲这个故事是在提醒同学们,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周围那些阳心态阳光、积极进取、有志气的同学携手并进,一起成长。久而久之,那些上进同学身上的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言谈举止,连同他们身上干净纯粹有序的能量场,就会感染你、提升你、净化你。
以上是关于乡村振兴中如何促成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点粗糙的想法,“伟大乃平凡的积累”,但愿这些生动鲜活的名人励志故事,这些伴随成长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养成能一点一滴,和风细雨地融入莘莘学子的心田,待到这些大地禾苗蔚然成林,他们一定成为乡村建设这一宏达伟业中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