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姑父
下班回来,发现姑姑又来看望老父亲了,同住一个县城来往也方便,他们兄妹俩手足情深,经常会互相挂念互相探望。自从姑父去世后,姑姑和大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既照顾表弟家的孩子,还能操持家务,这几年也苍老了许多。除了对姑父的思念外,最主要的是缺少了姑父对姑母的悉心照料。我曾经写过纪念姥姥和叔叔的文章,寄托了自己的哀思!现在看到姑姑亲切而又熟悉的面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遂萌生了写点追忆姑父的思念文字。
追忆姑父,首先想到的是他和他的二胡。记忆中姑父是一位多才多艺德艺双馨的老师,拉得一手好二胡,那时老师学生们都知道张老师语文课教得好,二胡演奏的水平也高,尤其是拿手的《二泉映月》、《病中吟》等二胡曲子,大家都乐意听。上学时曾跟随姑父上过一年学,亲眼见证了姑父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为人和善平易近人,整天乐呵呵的,心态很平和很乐观,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和家人有耐心有温情有爱心,经常亲自下厨做饭,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饭余茶后还不忘练练二胡,那悠闲拉弓的身影婉转悠扬的曲音,还有那微笑的面孔善良的心声,都给我留下了永远永远的印象。
追忆姑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他平凡朴实的一生。姑父出生于东平县州城街道荷花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结婚生子,干过黄河段上的临时工。据我父母讲,当年姑父听说我二叔才初中毕业就考上了大学,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也报名参加了高考,第一年考上了却因血压高等身体原因未通过体检未上成,第二年不甘心接着再考,最终被枣庄师专中文系录取,毕业后先后在东平八中、东平三中任教,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还担任过学校领导职务。他性格耿直,教学认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学生,在不同战线上为社会做着贡献;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受到亲戚朋友同事们的交口称赞;他人品正行得直,讲团结有格局,可谓好人有好报。据姑父生前讲,好多年前,县委县政府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决定将原东平三中撤销合并,一开始部分师生坚决不同意,有抵触情绪,经过多次做思想疏通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任务。这其间姑父出面也做了许多具体细致的工作,他带头递交了申请,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决策,结果被分流到明湖中学,同在三中工作的二表弟和弟媳也服从分配,分别到东平高级中学和明湖中学任教,现在也成了教学业务骨干。晚年退休后,姑父谢绝了一些知名中学返聘他的请求,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照顾家庭和养生健身练书法拉二胡方面,他时常利用自己当过老师的特长,教育引导自己的孙女努力学习。大孙女考上了青岛大学,小孙女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应该与他对孙女平时的教育辅导分不开。可惜好景不长,姑父六十多岁就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我清楚地记得埋葬那天,大雨倾盆,姑父生前最疼爱的三个孙女分别给爷爷写了封信,把她们对爷爷最想说的话都埋在了姑父的棺材里…………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写到此处,再也写不去了,情到深处无语。愿姑父在天之灵永远安息!!
作者简介:
高军,笔名浴火重生,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齐鲁壹点》《顶端新闻》认证诗人,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诗词学会理事,第二届泰安市政府特邀督查员,第七届东平“十大杰出青年”,东平县首届道德模范。近年来,先后创作美篇四百多篇和诗歌散文微小说通讯稿等九百余首,《都市头条》点击数量突破3000万大关。曾荣获第四届“华夏杯”诗词大赛优秀奖和“星河杯”中国品牌作家文学奖亚军奖,获得“屈原杯”端午诗词会季军奖和第五届“炎黄杯”中华诗词创作大赛优秀奖。2025年1月获邀入驻唯一走进联合国的中国微刊《诗歌名人堂》。3月在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大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