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五)王湘云
天生娇小艺能殊,楚调昆声熔一炉。
当世伶优称四美,京师名盛冠花都。
此身翠袖同台竞,得意幽兰信墨涂。
故里十年淹九水,藕堂明志不言孤。
注:昆声,这里指昆曲。
不言孤,不感觉孤独,心与故乡同在。
人物略传:王湘云(生卒年不详),名桂山,艺名王桂官,楚调演员,隶京师萃庆部,湖北沔阳州人。乾隆五十年(1785)前已享盛名。据《燕兰小谱》记载,甲午至乙巳(1774-1785)年间伶人名单中,“陈(银官)王(桂官),二刘(二官、凤官),时称四美,以冠花都”。王与蜀伶魏长生同在京都献艺竞技,《都门竹枝词》有“蜀伶浓艳楚伶娇”之说,为京师舞台上的佼佼者。王湘云身材矮
小,扮少妇、闺秀,形象柔美动人。其多才多艺,演戏余暇,寄情笔墨,善绘墨兰,其“笔法娟秀,艺林赏之”。王将画室取名“藕堂”,印章亦"“藕堂”,以志不忘故里。王既擅楚调和时曲、又习唱昆曲,昆乱不挡(各种行当都能胜任)。《卖饽饽》、《葫芦架》等剧甚为拿手。《戏考》所载京剧本《卖饽饽》,唱吹腔,系旦丑调笑打诨戏。村妇自称“沙国绵羊州(当为沙湖沔阳州的谐称)的人”,剧中反映的乡情、乡俗和村妇所唱秧歌“一年四季下大雨,一年庄稼都在水里”,颇合王的故乡"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情景。有研究证明,《戏考》所载《卖饽饽》为王湘云演出本。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六)高元美
当年不惑是寒儒,副榜贡生心念枯。
学业先从科举弃,岁华无奈酒琴娱。
清流着意工诗画,大雅寻芳苦陋躯。
山水寄情形迹远,新吟堂集长人俱。
注:副榜贡生,学子考取功名未中,但成绩尚可,入选者可破格送往国子监读书。相当于举人副榜。
长人,高元美字长(zhang)人。
俱,一应俱全。
人物略传:高元美(生卒年不详),字长人,湖北沔阳人,清嘉庆时副贡生。四十岁后弃科举业,琴酒自娱,工诗书及画。以山水画著称,有《寄山堂集》行世。《清代画史》有载。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七)高山
且与胞兄共艺坛,勾涂经画运毫端。
闲情点染沧浪静,老笔纷披古树繁。
半壁峥嵘凭远势,一峰突兀胜高寒。
元人底意图功里,山水擅名身价安。
人物略传:高山(生卒年不详),字子仁,清湖北沔阳人,高元美弟。能诗画,山水尤为擅名。所画苍崖古树,近形远势、老笔纷披、峭拔突兀,有元人笔意。主要作品载《沔阳州志》。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八)刘兴樾
江汉炳灵挥翰书,墨留黄鹤沔州儒。
谁家海岳行吟草?一幅梁园醉雪图。
唱和雅篇风格具,追寻逸事赞声呼。
义痴编撰难能贵,百载流传史料殊。
注:黄鹤,武汉黄鹤楼。
义痴,张难先号义痴。
人物略传:刘兴樾(生卒年不详),字荫乔,别号海岳行吟客,沔州白公湖(今仙桃市西流河塘湾村)人。清道光年间颇具影响的书画家、诗人。武汉黄鹤楼“江汉炳灵”四字是其墨宝,著有诗集《海岳行吟草》存世。其画作《梁园醉雪图》问世后,文人墨客唱和酬答,结集成册。唱和集主要描述了从道光甲午年至建国初期(1834-1955)百余年间,全国各地68名文人雅士为赞美梁园雪景而撰写的不同风格的诗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961年中国民主革命家张难先在汉口集市中得此集,如获至宝,带到北京家中鉴赏、重新编撰修订,并附上唱和集的来历说明。1964年,张难先将此集赠送沔阳县图书馆存览。1982年,县图书馆将《梁园醉雪图唱和集》转存县档案馆(今仙桃市档案馆)保存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