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读老友张洪生新文有感
王晓廉
近期,老朋友、老学长、老荒友张洪生才情迸发,好文连篇,令人目不暇接,读不胜读。刚刚读了他新发表的《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辛又出发》一文,不禁心情激动,感慨万分。他的文章把我带进激情岁月,历史过往。
洪生兄把当年我给他的《感悟人生》写的序言晒了出来,并说了一些鼓励的话。那篇《血与火交织的激情闪电》序文,连我自己读了也有点吃惊。激情满纸,都是掏心掏肺的话。那时,我离开公务员工作,“退养”在京拼搏,与洪生兄的打拼有太多相似的苦衷,因而看了他的有感而发的散文小品论文,不由打动心弦,由衷感慨,对他的文章说了一些赞扬的话。
如果放在现在,又归于平静的心态,可能也说不出那样激情的话语,没有那么多的感叹了。
洪生兄一直是我心中的楷模。他在四中上学时就是一员虎将。百米赛跑总是全校第一,写作上也是不甘人下,出类拔萃。下乡农场后我们是在同一个分场不同连队,但也常看到他风风火火的身影,他在食堂管理员的岗位也是人脉满满,惹人羡慕。他那时与韩乃寅一个连队,一起写新闻稿,发表在《黑河日报》《鸡西日报》《黑龙江日报》,是与韩乃寅齐名的文化名人。他后来回城在大恒山矿中学当教师,当副校长,也是口碑良好,群口赞颂。
改革开放后,时代给了他施展才干的机会,他克服困难创办“惊鸣中学”,培养了许许多多矿工子弟成为人才,遍布全国,有许多成为企业家、党政官员。特别他呕心沥血,出资赞助本校贫寒学子王振宇,后来成为著名歌手的事迹,有口皆碑,名扬全国。张洪生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是一个顽强,上进,意志坚强的。他常年坚持每天万米长跑,打乒乓球,锻炼身体,借以锤炼自己的意志。他坚持写作,好文章不断,已出版个人专著许多部,声誉远播。他还是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荒友”的带头人,召集会议,帮助解困,远至北京、上海。他最重要一点,他对教育事业不终不弃,坚持到一些学校教授专业课,讲思想教育课,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贡献才智。
总之,张洪生在我印象中,是个好人、奇人、能人、怪人、名人,是鸡西文学史上、鸡西知青史上、鸡西教育史上,不能不大书特书一笔的人。
鸡西人。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一级作家。 初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后入伍驻京铁道兵部队,期间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散文组任诗歌编辑一年。复员后,在鸡西市劳动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联工作。曾任市文联主持工作副主席兼《雪花》杂志主编。退休后进京,曾任人民日报《人民文摘》杂志社副社长、北京摄影艺术展览馆常务副馆长、尚8文化集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陆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学报》《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北方文学》《福建文学》《儿童文学》《中华散文》《散文选刊》《萌芽》《散文》《美文》等15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出版个人专著有:诗集《美的风情画》《海阔天空》,散文集《天涯月》《情山恋水》《牧马人的晨昏》《无缘雪季》《碧梦千回兴凯湖》《大美兴凯湖》《美哉兴凯湖》《水阔天高——黑龙江散文游记》《让爱的阳光把世界照亮》《王晓廉作品精选·花岛》《从源头奔向大海——黑龙江旅行记》等13部。其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出版社60多个选本,另有《请接受三军战士的敬礼》《美丽的兴凯湖》《界碑》《小鹿不要怕》等作品被选入北京、湖北、湖南等省市中小学语文课本。 近年曾获奖项:中国散文学会第十届“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主题”纪实散文征文一等奖、第二届“奋斗之城”散文大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征文优秀奖、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荣誉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