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游壮乡
作者:刘善冬
朗诵:六月荷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文学家韩愈把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描绘得淋然尽致。如今的三月三歌圩节,奔腾着春游壮乡的浩浩大军。近日我与家人组团加入,体验了一把广西景观与人文的交汇交融。
水墨丹青山水美。说起广西,二十年前曾经去过,但这次去感受不一样。尤其是广西“旅游年”活动的推进和“文旅+百业”模式的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景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整个文旅消费的提质扩容。你看那,碧玉般的漓江春水,水墨似的喀斯特山峰,洁白细腻的北海银滩,宛若仙境的涠洲岛屿,每一处都是绝美画卷,令人陶醉。再看那,德天跨国瀑布如诗如画,流淌心田。世界雄观银子岩鬼斧神工,别有洞天,每一景皆为人间仙境,世外桃园。身处无山的城市,走近山的世界,让我更充满了好奇与神往。
歌圩唱响好声音。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动情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不时回荡在壮乡的四面八方。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聚集在一起唱歌、对歌,纪念歌仙刘三姐。山歌迎宾、互动巡游,就是歌圩的主要形式。因为欣赏歌仙,我与家人参加了篝火晚会,大家围着篝火、合着节拍、载歌载舞,深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我还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印象 刘三姐》,那翡翠般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青山,小舟轻划涟漪,穿梭在山水画中,三姐留下的旋律穿越时空,直击人们的心灵。让我真切地感到:歌仙与爱神的魅力,源于她勇敢坚强、坚守正义的品德与精神,激人奋进,百世流芳。
独特文化厚底蕴。走进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系统完备的民族文物藏品体系,特别是穿越时空的铜鼓文化和“五彩八桂”,让我看到了广西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抛绣球是壮族独有的传统习俗,如今已成为景区一项活动。走到绣楼下,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将抛绣球与对歌巧妙结合。这次我也举手示意、唱起民歌,有幸接到姑娘抛下的绣球,运气满满。土司敬酒是壮族的习俗。为迎接客人到寨上,当地人表演土司敬酒歌,并与游客合影,体现出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民俗风情。吃碗桂林米粉,来盘瑶家手撕鸡,夹块荔浦芋头,品只啤酒鸭,剥颗沙塘桔,榨杯甘蔗汁,亲身感受壮乡美食的独特风味。身着民族服饰,肩扛江边鸬鹚,走近大山水牛,与其合影打卡。体验遇龙河竹筏飘游,真有那种“船行碧波中、人在画中游”的美感 。
八桂天地丹青铺,万峰碧水唱壮歌。身临其境美体验,情满人生总是欢。家人组团出游,不仅是赏美景、品美味,更是悦心情、增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