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的月亮
●张洁
羊群归牢。现在
八百里草场,都是狼的
刚刚圆起来的月亮也是
之前,日夜在暗地交易
狼,长齐了尖利的牙齿
咽喉海潮碰击,他嗥叫如哭泣
喊出月亮,他有最温柔的心
苗雨时点评
张洁的短诗《草上的月亮》,引发诗友们的热议,。我浏览了那些评论文章,有的分析我赞成,有的解读我不大同意,但都不是全部,而是个别地方。也来说说个人的看法,以就教大方。我评论诗歌的原则:一是及物性;一是整体性。本着这两个原则,我们切入文本。题目“草上的月亮”,标示出了诗的主体意象。在“八百里草场”之上,月亮初升,把明亮、柔美洒在草叶上。在这样静肃的草原世界里,潜伏着两个矛盾冲突的并置意象:羊和狼。“羊群归牢”,草场归狼独占。一退,一进,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按时间的维度,进一步推演。日与夜的交易,“交易”不是做买卖,而是变更,易位,原始义。羊群回圈后,安全了,稳妥了;而狼,特别是幼狼“长齐了尖利的牙齿”,急需吞吃食物,却找不到羊,饥饿感如“海潮”一浪一浪撞击它的“咽喉”。进退逆转,反差得到强化。于是,狼向天长嗥,凄厉而哀伤……。此时,月亮己渐渐升高,君临大地,它怀着一颗包容、悲悯的“最温柔的心”,默默地注视着大草原上的生命形态……
张学梦曾说过:“诗人是站在圣母玛利亚身边的人”。圣母玛利亚,把博大的爱倾注人间,平等地对待万物生灵。这“草上的月亮”,也许就是诗人代替圣母玛利亚从天空播撒给尘世的圣洁的、美妙的、脉脉的、原宥的、同情的辉光吧……
这既不是羊文化,也不是狼文化,而是神性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