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母亲河的挚爱与吟唱
——评李恒昌长篇小说《大河赤子》
董 岩

李恒昌走在黄河岸边。风吹乱了他的头发,耳边是母亲河低沉的咆哮。他痴迷于此。
一个已经退休的人了,还像个追风少年,有时傻笑,有时深沉,风风火火、精力充沛地书写着他的故土河山。
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大河赤子》,是李恒昌“大河系列”继《大河安澜》《大河涅槃》后的第三部。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直以来的心愿。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他出版了包括“大河系列”三部、“大地系列”四部等18部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曾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国铁路文学奖等。
当年,为了弥补“业余”的短板,他曾参加鲁迅文学院函授学习,并通过张炜创作评传、莫言创作评传等“大地系列”作品的精心打磨,不断从经典中汲取养分。对文学的执着、偏爱与勤奋,甚至超出了专业作家。
作家张炜认为,文学不应该是一种职业:“非专业的作家才是最好的作家,专业的作家只有警觉了专业对他的伤害,才能写出好作品。不警觉,他就会被专业化磨得很平庸了。”
的确,文学史上,非专业的作家并不少见。海明威、乔治·奥威尔是记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做过助理药剂师,《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哈珀·李当过航空公司订票员,陀思妥耶夫斯基毕业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鲁迅学医……这些很业余的作家,却写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杰作。
在成为业余作家之前,李恒昌从济南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在济南铁路局从一线铁路工人干起,直至成为铁道战备舟桥处党委书记。更早之前,他是山东肥城一个小山村的农家子弟。
这么多年过去,那个借着天光大声读书的少年,虽已老去,但仍怀揣一颗热辣滚烫的心,爱文学、爱生活、爱足球,读起书来浑然忘我,总在灵光乍现或是遇见灵感的路上。
铁凝说,“文学是一项与人为善的事业”,这句话激励着李恒昌,不畏挫折、传递向上的力量,成了他为之努力的文学方向。
朝夕相处的黄河给了李恒昌许多灵感。其单位就在黄河岸边,任务是保障黄河、长江上重点桥梁的安全。这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在采访黄河治理故事时,他被小说主人公原型——东营市已退休的李殿魁市长深深感动。有一年元旦,李殿魁给李恒昌打电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过节了,我想起你。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一定要为母亲河黄河做有益的事情。”
李恒昌暗下决心,要把这些耳濡目染的黄河故事写出来的。
这部33万字的长篇小说,入选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8月份推荐书目。它承载着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哲学追问,对发展、生态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思考,艺术地再现了“人民治黄”的伟业。
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文学作品,要冲破刻板印象,打破传统的窠臼,并非易事。
《大河赤子》试图从以下几点予以呈现:一是以小见大,宏大主题具象化,将治理黄河的伟大进程与个人的成长故事紧密结合。二是构建历史与现实跨时空的叙事脉络,将黄河与张家三代人的故事交叉铺展。三是从治理黄河口、保护百年大槐树、黄河滩区迁建、家族兴衰,多视角延展黄河的沧桑巨变与人物的不同命运。四是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朴素、温暖的审美风格,将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两大主题有机融入其中,在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中,呈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以及黄河赤子生生不息、奋斗进取的时代精神。
好的写作由风格决定,而不是语法。《大河赤子》叙事风格,明白晓畅,甚少雕琢修饰,朴实简洁,很契合当下的阅读习惯。
全书共四十六章。第一章《孤岛就在眼前》,开篇便是这样一番暴击——“深夜,黄河入海口,天地间一片苍茫。闪电撕裂天空,雨水借着风力恣意疯狂,像一道道鞭子抽打着沉默的大地,抽打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也抽打着奔腾不息的大河。”三言两语便勾画出大雨滂沱,河海滔滔波澜壮阔天地间的画面,简简单单为张五魁治黄埋下了伏笔。
鲁迅说,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物的灵魂,则是其中的精髓。这条无形的线索也贯穿着《大河赤子》始终。比如,注重首尾呼应与大河情结的延续,在生生死死中体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第二篇《叶落人去》,倒叙回张五魁的少年时代,叙述大槐树与人的神秘联结。老槐树一夕间叶子全无,奶奶悄然离世。最后一章《情系热土》,则以张五魁父亲张志善去世收尾——
“张志善使劲睁开眼,对张五魁说:“儿啊,河口,要守住……槐树,也要守住……”
“死后,火化……骨灰,撒河里……”这是张志善最后的交代,说完,他就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悲痛中,张五魁似乎看到眼前似有一股淡淡的青烟,转而化成一团橘黄色火焰,慢慢飞向房顶。他伸出右手,使劲抓了一把,什么也没有抓住。他张开手一看,手掌居然变成了一面镜子,镜子深处,有波涛起伏,有树影婆娑……
故事由死亡始,以死亡结束。死亡,是重生,亦是新的轮回。张志善临终之语,道出了一代代大河赤子不变的使命……此时,并不高昂的基调,却传递出悲壮,以镜面般的深邃影像营造出悠然而魔幻的意境。故事的结构、逻辑的铺垫、情结的反复强调,将作者的创作意念、想象维度、感性肌理表露无疑。
视黄河为精神家园和文学故乡的情怀,呼之欲出。
这是张五魁祖祖辈辈的大河,亦是李恒昌的大河,更是我们的大河。在这里,李恒昌看见了更大的世界,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