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吕梁山区腹地离石,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我出生在距离石城东七里的东川河北岸的沿川村。这里地下埋藏着丰厚的优质4号主焦煤。村子坐北向南,背山面水,村民们靠山住着土窑洞、砖窑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
我出生于文革初期。打记事起,生活在农村的我,吃的农家饭,穿的补丁服。每天早晨听着广播盒子里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背上书包去村小学读书。村集体占用了原来地主家的砖窑洞,又新修了几孔砖窑洞,办起了五年制小学。
在毛主席去世的次年,我升入邻村沙会则七年制学校上学。因1978年学制改革,我于1979年初转入离石中学继续上初中。在离中上学二年半毕业后在贺昌中学初三年级插班复读一年,于1982年秋季入学离石师范,从农民身份转换成了市民身份。
参加工作后,先在田家会中学教学二年。1987年8月起至今,一直在离石县(区)直机关上班。
回忆起五十大几年的生活经历,尤其难以忘记的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离石有什么美味吃食呢?说起来真惭愧,离石特产和美食还真划不出多少来。作为土生土长的离石人,我只能自卖自夸了。离石特产是“东山核桃沙棘西山红枣,沿川蔬菜粉条豆腐香”。这里最出名的特产就是“吴城莜面山药蛋,小神头山珍和野味,上安村粉条美名传”。离石的出名小吃是“翻滚的合愣子,翻滚的枣糕,刚出炉的糕夹饼则,饿鬼夜市的噔噔面”。
五十几年了,离石升级为吕梁地区、吕梁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吕梁经开区在东城崛起,吕梁新区在北城已开发建设十二年了;吕梁南城日渐兴盛;离石老城区“吕梁中心城”横空出世,画龙点睛;离石乡村旅游名村方兴未艾;离石经济社会发展名列吕梁市前茅。“离石长大叫吕梁”,如今的吕梁市区,被誉为“晋西明珠”。吕梁市区几大免费和吕梁市生育奖励措施响誉全国。如免费收看有线电视,免费上公厕,免费坐公交车,免费乘坐往返市区至吕梁飞机场的公交车;从2025年起,女方年龄在35周岁以下结婚的夫妇,给予奖励1500元;从2025年起,对符合政策生育一、二、三孩且新生儿户籍登记在吕梁的家庭,分别补贴2000元、5000元、8000元等。
离石人的性格,纯朴、善良、耿直;离石土话保留了大量的古代音节、词语;离石的味道升级为吕梁的味道。如今的吕梁市区,世界快餐、中国快餐,争相进驻离石城;肯德基、麦当劳、加州牛肉面、汉堡包、意大利披萨;北京烤鸭、狗不理包子、兰州牛肉面。与离石美味同台竞技,相得益彰。
记得离石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人,在离世前,对亲人们说:“我现在什么都能丢下不管,只有一样舍不得丢下,就是如今的吃喝。”是呀,走进生活超市、农贸市场,如今的吃喝,看得人眼花缭乱,定不下主意该买啥。
现今,我的家乡已划入吕梁市区范围,山上的梯田地里遍植绿化林,山脚下的水坪地市政规划种了幢幢高层住宅、酒店商铺;沿山脚的塔地上,村民们自建的二层、三层小楼房,宛若是单门独院的小别墅。
目睹家乡今昔的变化,我心里说不清楚是啥滋味。让我永难忘记的,仍然是儿时的家乡烟火生活味道,那浓郁的乡村田园生活味道,那妈妈菜的油香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