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婆的八分钱
文/ 李斌旭
【作者题记】老伴儿家的外婆过世多年,八分钱的事,老伴儿经常提起,逢节必说。每每说到,都不由感动惋惜。感动于老人辛劳克俭,超乎常人,惋惜那时太穷,让老人没享上福。写出来,以表达对老人的纪念,现在日子好了,祝老人在天堂能跟着时代享上点福,也让自己稍稍释怀。

心中外婆不简单,不是丰功高如山。
说来恰恰正相反,倒是渺小才伟岸。
大家可能心生怨,说我此话不着边。
要知为啥这样说,耐心听我话说完。
岳母家里不一般,外婆在这把身安。
名讳往史不知晓,一直外婆外婆喊。
不知晓的暂不管,仅知道的够心酸。
那天外婆有劫难,无力说话眼神传。
岳母耳朵贴嘴边,断续听到八分钱。
席沿下面有麦秸,八分钱就在里边。
待从其中找出钱,外婆闭眼升了天。
送着老人入土安,再见除非在梦间。
八分钱,留纪念,想起不由泪涟涟。
感念外婆有多深,千年古木树根根。
要问根扎有多远,天南海北在心间。
一根一端一想念,思念外婆数不完。
先说心性这一端,与人不同很迥然。
没上学,文化浅,见人多是不言传。
即使干活也安静,悄无声息手不闲。
外孙女婿我辈晚,见我更加少搭言。
我尊外婆一声唤,最多答应一声“唵”。
我虽在外也常见,相处也有很多年。
听得外婆整句话,十个指头能数完。
要说其中第二端,外婆勤劳是模范。
农村日子不一般,家里地里团团转。
外婆虽然不下地,家里活都干不完。
那时家里人口多,小事都成大活干。
摘菜一顿一大滩,淘菜得放锅里边。
晒粮耙搅事虽缓,摊子大得搅半天。
洗碗一次几大摞,河里洗衣担子担。
剥包谷,事不难,连续几月干不完。
日复一日年复年,外婆常年不见闲。
生活节俭心甘愿,此说外婆第三端。
新的衣裳不舍穿,常年都是旧衣衫。
补一补,联一联,一穿就是很多年。
别说不用雪花膏,凡士林也不照面。
热闹不凑戏不看,亲戚不走集不赶。
没有闲话门不串,没有任何艺门玩。
不讲吃喝不讲穿,没有要求没有怨。
从来没说要用线,八分钱藏多少年。
第四端,扎得远,我家烧柴紧相连。
俺村一事很新鲜,家住农村烧柴难。
庄稼秸秆包了圆,留给烧窑、饲养圈注1。
我进南山历危险,砍回硬柴一点点。
岳母听知心怜念,不让进山嘱万千。
让去她家拉煤核,说有多余烧不完。
部队炉渣倒外面,外婆检核刨着翻。
拉渣战士偶然见,恻隐外婆领里边。
搭煤不待燃烧完,掏出就让外婆捡。
后来我再没进山,全赖外婆受艰难。
有一消息我听传,煤核不忍再拉还。
冬来外婆手冻烂,口子裂得不忍看。
旁边道道血印满,不要蚌油不声言。
突然一天裂无痕,细究才知有因缘。
蜡烛油,裂口填,抹平看着手如前。
虽然裂口不见面,其实疼痛心更煎。
只为家人眼不见,免得为她把心担。
外婆离世心很酸,想起往事酸更酸。
字不识,书没念,多沉默,少出言,
只劳作,任苦难,不讲吃,不图穿,
没娱乐,不爱玩,无所求,没埋怨,
对一切,都平淡,默默无闻一生完。
临终留下一念想,席沿下面八分钱。
从此牢记八分钱,一一感念在心田。
想想外婆八分钱,生活艰难不埋怨。
想想外婆八分钱,受点委屈啥不算。
想想外婆八分钱,助人解困理当然。
想想外婆八分钱,知恩图报记心间。
想想外婆八分钱,不求回报很坦然。
想想外婆八分钱,再大困难敢当前。
想起外婆八分钱,宽人律己成习惯。
想起外婆八分钱,荣辱名利都看淡。
八分钱,益非浅,迈过人生沟和坎。
虽然不断遇风险,风险再大都安全。
外婆自己受作难,只为后辈把福添。
如今日子似过年,告知外婆可心安。
再尊天堂管事神,我的外婆是好人。
在世已受百般罪,去了你别再难为。
照顾自己外婆欠,还请你们多帮办。
为能外婆不受难,我辈为善一件件。
还要祈祷一遍遍,一字一句日常念。
转念外婆在世间,超级与人不一般。
默默无闻只奉献,无欲无忍注2年又年。
顺来顺受时喉少,逆来顺受多坦然。
如此与人不一般,莫非背后有因缘。
否为下界人世间,修成正果再回天。
即使真的一神仙,永远外婆在心间。
2025年1月23日
注1:那时,我们生产队有两个饲养室,四处瓦盆窑,麦秸用作牲口饲料和烧窑都不够,没有多余的分给各家当柴烧。
注2:对常人来说,无奈的痛苦与不平是需要忍耐的,由于忍耐,痛而更痛。但于外婆,面对痛苦不平,一切都像正常生活,无声无息,平平静静,自然而过,看似无需忍耐。凡事能忍为高,无需忍耐应该更高。

作者简介:李斌旭,西安市长安区人,1947.4.27出生,先后在长安县政府和酒店供职,曾于5家省市学会、协会社会兼职,西安作协会员,长安政协文史员,撰写过专业文章、文史资料、散文等,专著《享受管理》200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初学快板写作,只有爱好,没有追求,缺乏专业素养,生活平淡,心思简单,拙作希望得到大家帮助指导。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