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学君
朗诵:天高云淡
伴奏:一棵松
2024年12月21日,千里之行,从古老的皇家园林之城魅力承德,走近小城大市林都伊春这片多情梦幻的世界级森林之城。相逢相聚在醉美丰林县“三唱园”。因为这一天,是当代著名诗人、中国森林诗歌之父郭小川,走近醉美丰林采风六十二周年纪念日。也是倾囊为“三唱园”投资创建者刘景林梦圆的时刻。他将一片晶莹六瓣雪花,化作一枚冰雪森林请柬,相约郭小川故乡承德研究会老师和文友,共同举办“走进林都伊春,探寻郭小川”研学、研讨会。
当天下午,一场融合两地文化特色的森林文艺演出在醉美丰林“新青文化宫”鸣锣开场。林区号子、诗歌朗诵等节目将森林文化底蕴与承德的诗风文脉紧紧相连。
这场活动,是伊春文旅相融和森林文化的缩影,是刘景林用半生心血筑就的森林文化丰碑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展现。
大山里的“林二代”刘景林,父亲是林区开发建设的伐木工人。因公殉职时他才出生180天。从小听着母亲讲述父亲与林业工人的故事长大,他的心中藏着对父辈无尽的敬畏与对大山的深厚情感。父亲虽然未能陪伴他成长,但那份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如影随形,激励着刘景林不断前行。
郭小川的《林区三唱》中,那些描绘伐木工人战风斗雪、志在深山奉献青春大气磅礴的诗句,唱出了这群先行者的壮志豪情,更仿佛唱出了他心灵深处对父亲、对林区开发建设已故的先行者的礼赞。成为他少年时代的精神图腾。刘景林说:《林区三唱》里写的,就是我父辈那群先行者的样子”和铸就的红松精神。
正是这份沉甸甸的情感,刘景林萌生了建设郭小川纪念馆“三唱园”的想法。记念小川和父辈们,让人们了解林区开发建设那段辉煌的历史,了解那段激情燃烧岁月里先行者的伟大与奉献,让郭小川的诗魂在这里得到永生,让森林文化在这里庚续传承。
2015年,他开始筹建郭小川纪念馆。从选址到设计,从筹资到施工,他倾尽半生积蓄,甚至不惜借贷,将预算从150万元追加至500万元。2019年,纪念馆在郭小川百年诞辰之际落成,还原了诗人当年采风创作办公室场景,陈列近千件珍贵文物,成为全国唯一个人投资建设的郭小川纪念场馆。
一座纪念馆,成为两座城的文化交流纽带和桥梁,成为森林文化的坐标和符号。在2024年的纪念活动上,承德研究会的学者诗人与伊春森林文化爱好者共话“小川诗风”,助力森林生态文旅大发展。刘景林在致辞中动情道:“诗人笔下的林区精神,是几代人、两座城的共同血脉。”
这场双向的文化交流,与伊春近年推动的文旅战略不谋而合。2024年冬季,伊春以“冰雪森林·童话伊春”为主题,推出80项文体旅活动,打造“国际冰雪森林旅游度假胜地”,将森林文化、抗联精神与冰雪热经济深度融合在一起。而“三唱园”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通过沉浸式展陈和实景演出,让八方游客“穿越”到激情燃烧的那段岁月,成为伊春文旅的一张森林文化名片。
情怀与现实的碰撞:文化传承的启示在刘景林看来,文化传承不能仅靠情怀,更需要一种创新表达。2023年,伊春推出大型森林史诗剧《走近伊春》,以声光电技术再现抗联精神、林业开发建设史,一个不朽的番号,成为森林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刘景林在“三唱园”中融入数字化展陈,并策划了2024年末的伊春与承德联演的“林区号子”、“青松歌”“祝酒歌”与承德诗词歌赋、音频共振,文字共融。传统与现代相合、地域与地域相碰撞,让森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025年3月,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即将施行,强调“推动文物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与刘景林坚持的“原生态展陈”理念相生相成。
郭小川之女郭岭梅所言:“‘三唱园’不仅是纪念馆,更是一座鲜活的森林文友城市记忆库。”
青山不老,诗魂依旧。
从林业伐木工人的儿子到森林文化传承守望者,从郭小川的铁粉丝到森林文化第一传承人。刘景林诠释了何谓“大山之子”。他的感人故事,是小城大市林都伊春从伐木到森林生态文旅”转型的历程缩影,见证了一座森林之城的崛起。像一束光照亮了一条文化传承散发着松脂芳香的路径。以诗为魂、以山为根、以文会友、以诵结缘、让助力小城大市林都伊春经济发展的诗和歌在大森林里久久回声。 为将小城大市林都伊春打造成世界森林文化名城涂抹一片春色。
伊春三唱园,向世界发出呼唤和相约,向四海宾朋发出呼唤和相约:背起“伊”路向北诗和远方的行囊,走近小城大市林都伊春三唱园,听千倾松涛与品森林文化诗韵和鸣,看巍巍青山长青与山里人家国情怀同在,吟诵《林区三唱》共同书写繁花似锦的未来盛世华章。
致敬!中国森林诗歌之父郭小川。
致敬!森林文化神圣殿堂三唱园。
致敬!森林文化守望者和传承人刘景林!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