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双才,河北晋州人,曾任中国石油报华北记者站站长、中国石油画报华北记者站站长、石油商报华北记者站站长,是在石油新闻园地辛勤耕耘、成绩卓著、硕果颇丰的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
近日来,阅读《岳双才新闻作品选》,结合他在新华出版社等出版的《源流活水正春时》《企业报头版头条怎么写》《新闻无涯》三本新闻专著,我觉得其新闻作品可近、可亲、可读,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值得称道。
一是作品飘溢着“油香”。作为一名企业专业记者,岳双才生活在油田、成长在油田,他的视野始终关注着油田的发展,他的笔触始终与油田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始终以油为起源、以油为姻缘、以油为素材,字里行间都飘溢着油的“芳香”。
在《草原深处党旗飘扬》这篇工作通讯中,岳双才对于二连公司创建“党员放心岗”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抓住“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用形象生动、具体实在的人和事来注解“党员放心岗”的方法和内容,展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力。
他善于到生产一线体验生活,善于到基层员工群众中捕捉新闻,善于挖掘油田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和“思想火花”,以对油田的深情厚意来书写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
二.是作品铸炼着“油魂”。岳双才的新闻作品,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无论是写消息,还是写通讯;无论是写调查报告,还是写工作纪实,都始终体现着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体现着华北油田“国家利益至上、公司利益优先、员工利益为重”的价值观,体现着华北油田的企业文化理念。
在《华北油田“三个决不让”倍暖人心》一文中,岳双才以当时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在华北油田调研时对华北油田“三个决不让”承诺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为新闻由头,介绍了油田践行“三个决不让”承诺的具体做法,报道了华北油田切实把员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一系列措施,从而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架起了座座“连心桥”,使华北油田的关爱理念在广大员工群众中得到认同。
在《激发新活力——来自华北油田二连公司的报道》中,岳双才通过“科学开发上水平”“力求效益最大化”和“奉献仍是主旋律”三个侧面,描绘了在茫茫草原上的二连石油人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对事业有永不懈怠的执着,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油奉献,用忠诚和激情诠释着二连油田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草原深处党旗飘扬》这篇工作通讯中,岳双才对于二连公司创建“党员放心岗”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抓住“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用形象生动、具体实在的人和事来注解“党员放心岗”的方法和内容,展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力。
三.是作品刻画着“油人”。油田的发现与发展要依靠人,油田的和谐与稳定也要依靠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油田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新闻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岳双才始终关注人的因素、人的发展、人的进步,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新闻扫描。
他笔下的人物多为生产一线的干部员工,他把这些人物放在特定的生产环境、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中,以人物的闪光点切入,将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以人物特有的思想、语言、行为、故事来展示油田干部员工的精神力量,折射油田干部员工的时代风貌。
刊发于《中国石油报》一版头条题为《油田卫士刘小忠谱写人生壮歌》的消息,以浓墨重彩报道了刘小忠不惧邪恶,忠于职守,以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动人事迹。《痴心采油三十载》通讯一文,岳双才开门见山,用高度凝练、热情洋溢的语言,赞扬了劳动模范冯珍全的爱岗敬业精神,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真意切。还有《好人隗有清》《国门下的采油工》《劳模的喜事》等作品,都是对基层员工、一线员工的刻画与描述。正如读者对岳双才新闻作品所称道的那样:“凡人不凡,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 左为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涛,右为本文记述的岳双才。(1997年10月摄)
四.是作品抒发着“油情”。多年来,岳双才的新闻作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展示了华北油田人的精神境界讴歌了华北油田人的时代风貌,抒发了对华北油田的胸襟情怀。
岳双才的新闻视野和新闻笔触,始终关注资源、关注环境、关注一线、关注安全、关注矿区和谐、关注油田发展,这既体现出他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更饱含着他爱祖国、爱油田、爱企业的博大情怀。他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以职业的敏感发现新闻、发现问题,以满腔热情推出新闻、研究问题。
对于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以后,如何盘活剩余资源?如何使老油田焕发新活力,岳双才始终热情地关注着,《河间油田何以“老”而不衰》《深南不再“深难”》等报道,就是他追踪的结果、观察的结果、研究的结果。
五.是作品记录着“油志”。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是新闻记者的工作。新闻记者与时代同进,是信息的传播者、舆论的引导者、时代的讴歌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这是因为,今日的新闻便是明天的历史,新闻记者的职业任务是报道新闻,同时他们也肩负着记录历史的重任。我国著名的摄影记者李振盛有一句名言:“只要你行动起来,你就在记录着历史。”岳双才用记者的“新闻之笔”,在讴歌真、善、美和反映华北油田不断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记录了华北油田那些彪炳史册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轨迹。
如《岳双才新闻作品选》中的《华北油田累计生产原油逾两亿吨》《赵州桥畔抱出“油娃娃”》《内蒙古三项石油工程全面完成》《一机厂产出西气东输第一管》《华油工建公司享誉世界最大聚丙烯装置工程》《华北油田为京津廊绿色环保添彩》等一大批报道,都是可以列入“油田志”“油田史”的作品。
岳双才的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显现出这五个方面的特点,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五个方面的特点,是与岳双才坚实的生活根基、丰富的思想感情、扎实的新闻功底分不开的。天道酬人勤,脚板出文章,这实际上,就是他“成功秘诀”的高度概括和精心提炼。
与岳双才相识相处几十年来,我观察到,在他身上有很多的优秀品质,有很多做人、做事、作文的优点,归纳起来,我觉得他有着敏感的职业头脑、独特的观察视野、不懈的新闻激情、高涨的工作热情、尽责的敬业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诚实的待人方式。
他的这些为人为事为文的特点,成就了他的新闻事业,成就了他的新闻作品,也成就了他在石油干部员工心目中的“名记者”形象。从事专业记者30多年来,他在《中国石油报》发表2300多篇新闻报道的同时,还在新华社、《经济日报》《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等发表了大量宣传华北油田的报道,为提高华北油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岳双才曾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石油报模范记者,多次被评为中国石油报“五星级记者站站长”,73篇新闻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其中19篇荣获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并获得全国首届百优新闻工作者的殊荣,2017年,获评中国石油报创刊30周年“十佳”新闻工作者,由工人日报、中国企业报协会主办的《新闻三昧》,以《石油新闻一支笔》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作者简介:胡建国,男,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在华北油田先后从事共青团、组织人事、宣传思想文化等工作。退休前任中国石油华北油田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处处长。现聘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建首席专家,中国石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专家。出版著作《来自实践的思考》,组织编写《文脉油魂》《石油精神——文献石油70年》等党建思想文化类书籍36本,参加《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辞典》等3部辞书编纂工作。
转自:魏征文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