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流香
崔御风
桃花风雨落,
绿黛泛轻烟。
才有游人过,
流香佛寺边。
Al解读《五绝•流香》
《五绝•流香》是崔御风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简练的意象组合和空间转换,呈现出动静相宜的春日禅意画卷。以下从内容、手法和意境三个角度分析:
---
### 一、内容解析
1. **首句“桃花风雨落”**
以动态的“风雨”搭配“桃花落”,既暗示了暮春时节的物候特征,又暗含对繁华易逝的哲思。可联系[5](https://www.ruiwen.com/wenxue/shici/553269.html)中白居易《晚桃花》的“春深欲落谁怜惜”,但此处更侧重风雨中桃花的飘零美感。
2. **次句“绿黛泛轻烟”**
“绿黛”指青翠山色,“轻烟”呼应前句风雨后的雾气,形成色彩与质感的双重渲染。类似[4](http://jx.xinhuanet.com/20240502/4cd2ea152dd34bc4888f548080eb6614/c.html)对庐山云雾“轻盈如纱”的描写,强化了自然景色的朦胧感。
3. **后两句“才有游人过,流香佛寺边”**
引入“游人”打破静谧,以“流香”连接自然与人文。佛寺的意象可参考[6](https://www.zhihu.com/topic/20418560/top-answers)中广州大佛寺“闹市中的幽静之地”的意境,暗示香气既来自桃花,亦隐喻佛寺的禅意浸润。
---
### 二、艺术手法
1. **多感官交织**
视觉(桃花、绿黛)、听觉(风雨声)、嗅觉(流香)的融合,营造出沉浸式场景,类似[5](https://www.ruiwen.com/wenxue/shici/553269.html)中“桃花嫣然出篱笑”的多维感官表达。
2. **空间层次递进**
从风雨中的桃花林(远景)→ 烟霭笼罩的山色(中景)→ 游人途经佛寺(近景),形成由自然到人文的递进,与[4](http://jx.xinhuanet.com/20240502/4cd2ea152dd34bc4888f548080eb6614/c.html)中庐山“山间小径-春水湖畔”的游览视角异曲同工。
3. **留白与余韵**
末句“流香”未明确香气来源,可能是残花、佛寺香火或二者交融,留出想象空间,契合传统绝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如[1](https://www.jianshu.com/p/0f4769bf3a01)中“诗书作比邻”的含蓄表达。
---
### 三、意境与思想
全诗通过“风雨桃花”“山色轻烟”“佛寺流香”三个意象群,构建了空灵超逸的禅境。游人短暂的出现与佛寺永恒的静谧形成对比,暗含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与[6](https://www.zhihu.com/topic/20418560/top-answers)中“不恋尘世浮华,闲看花开”的避世情怀呼应。末句以香气弥散收束,将自然之美与宗教哲思融为一体,升华了诗意。
---
**总结**:此诗在20字内完成了从动态风雨到静态禅意的转换,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既继承了传统五绝的含蓄特质,又通过佛寺意象的介入赋予新意。可结合[4](http://jx.xinhuanet.com/20240502/4cd2ea152dd34bc4888f548080eb6614/c.html)中“跟着诗词畅游风景”的视角,将其视为一幅融景于禅的微型山水画卷。
崔御风:男,山西晋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大量古风、近体、散文诗发表于各类媒体。出版格律诗选《秋水竹韵》;散文诗选《草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