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反击战中的高新平和高应考
文/高春海
高新平、高应考是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横龙村人。1940年同生,俩人1960年同时入伍,高应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十一师三十一团七连,高新平在八连。
2025年春节期间,笔者专程拜访了参加过1962年"中印反击战″的高新平老人。
高新平虽年已八旬,但军人雄姿犹在,体健刚强,神清气爽,忠厚耿直。谈及往事,高新平神彩飞扬,记忆犹新,娓娓道来。
(高新平第二排中)
1962年,在中印边界的克节朗地区,印度野心膨胀,竟敢侵占我国的领土,毛泽东主席大手一挥"扫了他!"于是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张国华将军的指挥下,对印度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反击战。
当时,藏字四一九部队的一五七团一个尖刀排抢占了一处前沿的战略高地,遭到印军王牌库尔喀联队一个营六百多人的猛攻。咱们的尖刀排在消灭一百多名印军库尔喀士兵后全部壮烈牺牲。
为了夺回高地,一五七团就近只有一个连,正好高应考所在八连就在附近,被调配协同作战。咱们两个连不到三百人,而高地上的库尔咯人有四百多,还是高地攻夺战。当年英军皇家教导师和凶残的日军,都败在印军库尔喀联队的尼泊尔弯刀之下。
(高应考六十年代军装照)
我方在开始进攻时集中所有的迫击炮齐射,步兵则象一个个猛虎,在炮击刚开始就冲向高地,等库尔咯人醒过神来,解放军已冲上高地来到他们眼前,于是这些库尔喀士兵纷纷亮出他们的法宝尼泊尔弯刀,在阳光和雪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使人不寒而栗。这吓不倒勇敢的解放军战士,只见他们端着半自动步枪,挺着三棱军刺就冲向敌阵。一场中国的三棱军刺对战印度的尼泊尔弯刀的惨烈白刃战就开始了。
尼泊尔弯刀五六十公分长,咱们的军刺连枪近两米,一寸长则一寸强,库尔喀人在我军三棱军刺面前纷纷倒下。高应考中等个子,机智灵敏,战斗一开始就刺倒一个库尔喀士兵。当他的三棱军刺,刺穿第二个印军的胸膛时,他的左侧突然飞来一把快速旋转的尼泊尔弯刀。他敏捷地躲过刀锋,却被刀柄击中后脑,当即就昏倒了。当他清醒后,已在后方临时救护所。
这次战斗我方无一死亡,只轻伤五十多名战士。而那些号称战无不胜的印军库尔喀人却一败涂地,留下三百多具尸体,剩下不到一百人的所谓库尔喀勇士,竟连他们引以为傲的尼泊尔弯刀都全部丢在阵地上落慌而逃了。
(高应考中年照)
后来印度又在亚东地区生事挑衅,我们十一师立即调防亚东。印军得知后立即后撤二十公里,放弃侵占我国领土的打算。亚东地区就是以前的不丹和锡金,现已被印度吞并。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你得有实力,打铁还须自身硬呀!
为了抢占战略要点,我们七连是尖刀连,我们排是侦察排。排长当即点名我带两名战士抓个印军舌头,那晚我们三人就深入印军区域十多公里。
两名印军巡逻兵就来到我们不远处,我们隐敝接近。我首先一个纵跃就压倒一个印度兵,另一个印度兵想逃,为时已晚。我一个扫钩腿就钩倒印度兵,那两名战士立即制服了那个印度兵。天没亮我们三人押着两个印军舌头就回营了。我们三人被通报表扬。
不久我们师就发动攻势成功抢占战略要地,把阵地向前推进一百公里,形成一个楔形战略地域,在我们十一师面前,印军只能退却和默认。这次战斗中我荣获部队营级奖励一次。
(高新平第三排左一)
当时印军前线指挥部设在提斯浦尔,我们十一师便采取挖心战术,穿插包围打掉了印军指挥部,活捉印军前线总指挥考尔中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问题。我们七连所属的三十一团在西,骑兵团在南,三十二团在北,三十三团在东。结果三十三团因吃早饭延误一小时,穿插不到位放跑了敌人。三十三团领导被我们师长痛骂一顿,并记大过一次。就这我们师长还不解气,亲带我们十一师攻下喜马拉雅山,在恒河平原上如入无人之境。三天攻击前进二百多公里,能听到印度火车的鸣笛声,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也就八十多公里了。当时受山地高原影响,我们与前线指挥部失去联系,只好用长波电台直接与北京联系,总部立即对我们下命令:“你们立即回转。″我们师长却横下一条心说:“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还要捣腾一番,我们不能白进一趟,得让他印度人知道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撤职查办我担着!"战后印度人对我们十一师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我们又敲敲打打斩关夺隘回到祖国。”必要时下下狠手也是挺有威慑力的。
1967年高新平退伍后,国家安排他在咸阳市建筑总公司工作。1968年高应考退伍后,被国家安排在宝鸡四十三号信箱工作。
如今,参加“中印反击战”老兵健在的已经不多了,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有七十多年的和平年代,正是由于抗美援朝和中印反击战中这些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英雄们,愿健在的英雄们能够安度晚年,幸福长寿。
作者简介
高春海,陕西扶风人,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好文史,爱阅读,喜文字。作品散见于《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