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霞
世间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着急,耐心等。
初来淮安,所有的都让我失望。不过,现在的一切都让我惊奇。一点鸡毛蒜皮,我都想炫一炫。是淮安,把我变得如此“肤浅”。
十几年前,一纸招聘通知,千里迢迢地,我就和这座城市开始了种种的剪不断。那时的淮安还没有开通北上的火车,客车一路颠簸驶进了这座黯淡无光、人群稀疏的城市,将要就职的单位就在这城市的尽头。
从市区过来新建的大学城,仅有的22路公交车走到这里就是终点了。单位后面是一片浓密的玉米地,低矮的民房散落其中,破旧民房中的网吧和小饭店就是闲暇之余的活动场所。单位只有南门可以进出,唯一能走出去的交通就是22路公交;每次去菜市场买菜都得步行,需要从南门绕到北门的路上,还要绕出很远才能到达;菜场小贩们听不懂的语言…我开始迷惑,这就是我该有的生活?
后来,单位北门开放了,不过依然是昏暗的街灯、民房、网吧、小饭店,偶尔传出汪汪的狗叫声。路上车辆极少通过,也会听说那条路上时不时有抢劫发生,除此之外,夜晚的街道一片沉寂。不过听说那块土地要开始动工了,要建高楼了,我心里隐约开始有了期待。
面对一座座低矮的教学楼,高考分数不太高的学生,我时刻都想着逃离。我也没有想过我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我不会在这里多久的,暂时放平心态…”我这样想着,开始试着慢慢去接受。
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也日渐深刻,学生开始与我亲近起来,我也才发现这群孩子也是一样的可爱。每逢假期返校,学生会把从家里带来的面菜团子给我吃,还贴心地加上一些辣椒酱;学生偷偷买了电饭锅,却不能在宿舍用,也执意要送给我;手机充话费送的毛毛熊也会找个机会拿给我;课间经常悄悄地放在讲台上的一瓶水…所有的这些,都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城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没错,慢慢地,我的生活开始了乐趣无穷,一幅绚丽的图画在我面前正逐渐舒展开来。
再后来,单位后面真的动工了,玉米地被踏平了,民房拆掉了,狗叫声也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挖土机的轰鸣声。一时间,后门口的马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切都变得匆忙起来,我的生活也变得无暇幻想其他。不久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街灯变得明亮了,霓虹灯把每一处昏暗都照得透亮,附近的学校多了起来,公交线路也增加了,终点也伸展到了更远的地方… 我眼中的这座城市真正地鲜活起来了。伟人故里,总理家乡,争做新时代淮安好人的宣传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光彩,出现在街头的巨幅围挡上的“好人好事”,给过往的市民带来了无数感动。在全市众多小区,一个个身边好人事迹在善行义举榜上发布,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广大群众向上向善。
随着南京都市圈的扩容,淮安正式成为宁镇扬淮发展联盟的成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大城市的框架正在形成,区域性商贸都会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境内商厦林立、网点棋布、商贾云集,极具辐射力的购物中心交相辉映。 经济大发展,教育大格局,在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加速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淮安集聚。“一带一路”倡议下,蓬勃发展的淮安迎来了大批的亚非留学生,为淮安文化“走出去”架起了国际桥梁。
如今的淮安正处在厚积薄发、蓄势一跃的新阶段。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在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外向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正在把淮安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都市。回首这十几年,不知不觉,我早已与这座城市紧紧联结在了一起,天长日久地渗透,融入彼此,共伴成长。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突然间,我又回想起当时住在单位公寓的日子,想起后门口那片清脆的玉米地,宁静与昏暗的街灯,抹着辣椒的面菜团子,回想起那个早已经不能用了的电饭锅、毛毛熊…我开始怀念那年的人和事,怀念那种悠然静谧…。我曾经以为我在苦苦地寻找着幸福,其实幸福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从22路公交车到如今交通的四通八达;从低矮的民房到处处的高楼林立;从听不懂的地方口音到标准的“您好、谢谢、对不起”…,原来这就是我一直在追求,也会一直追求下去的生活。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幸福就是可以自由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爱着自己想爱的人,然而却常常是我们置身其中竟无法感知,常被忽略。
“鱼游水中而相忘乎水,鸷鸟乘风却不知有风”,从今天起做一个肯去感知幸福的人,去感知每个早上淮安的日新月异与神清气爽,不空度时光,不伤春悲秋,有所期待,满怀感激。
作者简介 杨秋霞(1980- ),硕士,籍贯:黑龙江,现居地: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