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之2
让漫无目的的自驾游成为有规则的科学行走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浅议
文/陈典锋(丹凤)
果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2025年元月1日凌晨3点多,看到云蒙山人在公号上发出的两个通知,一是“第三届云蒙文化论坛——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征文,另一个就是有关“春暖花开”的征文,后又昏昏欲睡。结果睡梦中已将第一个征文一直撰写文章至9点多。梦中林林总总、洋洋洒洒,恣肆随意,好不威风。又是针对现实提出问题,又是针砭时弊畅想未来,建章立制,建言献策,尤其是梦中将当今农村教育现状概括为“漫无方向的自驾游”记忆犹深,其他的譬如针对目前现状提出的要点,一二三四五六等要点全部遗忘贻净,甚是可惜。如果能圆梦复原,肯定是一篇好文章。只可惜目前的AI及即梦AI都无此技术,只得作罢。还万幸留得一句“自驾游”,才得成此文,故引用为题目全,权且为梦境复原。
记得有一年的高考试题里,有分值为2分的一个题。考察学生们何为“风向”?很多考生答案为“风的方向”,结果全错了;只有很少数人答对了,正确答案是“风的来向”。所以必须要有风向。

将现代农村教育比例为“漫无方向的自驾游”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消费资源,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而无任何结果。
二、没有任何计划的盲目行动,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悔恨和遗憾。
三、投入与预期结果的不对称性导致事与愿违,甚至相悖相对。
四、易导致失落、失望及颓废情绪蔓延,而造成难以再升级更续。
建议:
一、恢复原先的撤校定点的政策,复原原来的就近入学硬件设施。
二、师资力量向农村大力倾斜,真正克服县城资源过于集中而农村教育资源极其贫乏的劣势现状。
三、中国历来一直是农业大国,西施效颦,想变成工业大国任重道远。国家政府方面要真正落实“三农为首”的战略计划,真正落实“退林还耕”方针,提高农村留守人员数量及质量,这样才能期望更多的农村学生返回家园。
四、真正实施国内供需被闭环政策,加大农村投入及农村青年创业支持。充分认识中国的科技真相及我国农业潜在的巨大危机,再次实现“农村供养城市”战略转移。
五、切实落实“双减”政策。棒杀形式主义,让学生回归天性、自由及农村农活,体验滋养故乡、乡愁和“中华之根”等元素。
六、要真正落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仅仅拿来当噱头,摒弃长期以来的崇洋媚外、外语至上、中国人骨子里的低贱。真正组建和培养中国式的现代化人才,尤其是教育事业。
七、是像真正落实尊师重教那样拿出真情实意、真枪实弹,提高目前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6亿多人的超低收入人群收入,让贫者不再贫困。
八、重拳遏制卖国、间谍、向国外转移资产、移民,落实力、杜绝贪污腐败之策。把国家资金真正用于人民,让住房、养老、就医、教育四座新的“大山”的教育之山,实现同世界近200个国家同步同归。
九、真正实现民权民生,遏制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内卷,尤其是教育行业的“死卷”、“卷死”。
十、让真正爱国、实干、懂教育的专家管理教育。大国之崛起靠的是科技和实力,而这一切只关键在于教育。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振兴靠的是智慧、聪明、才智,而不是蛮干、口号上的振兴,纸面上的形式,指尖上的辉煌。要真抓实干,倡行我党“实事求是”的革命精髓,当然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所在。
真正的痛苦和悲哀不是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的整天混日子、碌碌无为,而是清楚着但只能无助、无奈的活着。以上建议字眼最多的是“真正”二字,更多的是国家及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诸如可有可无的我辈、草食者在此只能算是纸面游戏和痴人说梦。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到处皇帝新装盛行的时代,众人皆浊我亦浊。暂且自我麻醉且自我陶醉,切不可做一群现代式的屈原之士。
最欣赏文化苦旅大师余秋雨先生的八个字:“安与无常,乐于无助”,自勉,且送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