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亭山千桃园:古今交织的桃源梦境
作者:李伟华
在杭州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里,皋亭山如同一位静默的守护者,静静地屹立在城市的东北部。而山脚下的千桃园,则是这位守护者怀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寻。
这里不仅以桃花盛开时的绚烂景色著称,更因园内的孝道石刻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韵味。
皋亭山,这个名字,对于杭州人来说,既熟悉又亲切。它如同一位老友,见证了杭州的沧桑变迁,也承载了无数杭州人的记忆与情感。
自古以来,皋亭山便是文人墨客游览赏景的胜地。山虽不高,却自有一股灵秀之气,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杭州这座城市保留的一片净土。而说到皋亭山,就不得不提那闻名遐迩的“皋亭观桃”。
自唐宋以来,“西湖赏月,皋亭观桃”便成为了杭州人最风雅的两件事。每当春暖花开时,皋亭山下,河的两岸遍植的桃树便竞相绽放,红遍半山,形成了一片绚烂的桃花海。那景象,宛如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2019年,我有幸与皋亭山千桃园结缘,是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那是一次偶然的拜访,却让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记得那天,我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了约定的地点,于是决定在周围转转。就这样,我无意中发现了对面的“皋亭山千桃园”。
走进园区,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园区面积颇大,桃花盛开,如霞似锦,美不胜收。我漫步在园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在园中漫步时,我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千桃园孝道文化馆”。 出于好奇,我走了进去。馆内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华孝文化的历史发展、新老二十四孝故事以及杭州本土的孝文化遗迹景观等。我这才知道,原来东汉王朝命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刻木事亲”故事就发生在皋亭山下的丁桥。这个发现让我对皋亭山千桃园又增添了一份敬意和感慨。
丁兰刻木事亲的故事,是那样的感人至深。他因思念逝去的母亲,而刻木为像,事之如生。这份孝心,这份深情,让我不禁为之动容。而皋亭山千桃园,正是以这样一份孝心为底蕴,将孝文化融入到了园区的每一个角落。
再次与千桃园结缘,是在2021年的早春。那时,我接到了一江山印社李红丽女士的邀请,得知杭州的重点景区皋亭山千桃园正在举办“家风孝道千诗千石刻”活动。我是由谭文生先生推荐邀请书写两幅孝道书法作品刻石。谭文生是一江山印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金石篆刻家。在篆刻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在千桃园的石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不仅自己参与刻石,还邀请了众多书法家共同创作,为千桃园的孝道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我深感荣幸,能够被推荐参与这个活动。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传递出家风孝道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文化的魅力。于是,我抓紧时间,完成了两幅四尺整张的作品。当我看到自己的两幅书法作品被刻在千桃园的石头上时,心中涌起了一份难以言表的激动和自豪。我的其中一幅刻石附近,就是两位相识甚久的前辈名家刻石。一位是傅通先先生,他是作家、书画家,原浙江日报副总编。另一位是德高望重的书法家,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钱法成先生。此外园中还刻有北京书法家邓迎华先生、湖南书法家李付飞先生、江苏书法家唐数农先生等朋友的作品,任教书画的儿子李致远老师的一幅作品也刻入其中。刘江教授,作为西泠印社的执行社长,刘江在书法和篆刻领域都有很高的声望。他为千桃园的孝道石刻题名。刘江的篆体书法作品“家风孝道千诗千石刻”被刻在一块7米高的大石头上,成为千桃园的一大亮点。
具体来说,这项工程邀请了书法名家亲手书写了1000首以“家风孝道”为主题的诗词,并将这些诗词精心雕刻在1000块石头上,散布于千桃园的各个角落。 游人漫步于园中,可以一边欣赏美丽的桃花和自然景观,一边品读这些镌刻在石头上的诗词,感受家风孝道的深厚底蕴。
这些孝道石刻不仅题材丰富,涵盖了追思已逝父母亲人、珍惜当下亲情、倡导良好家风等多个方面,而且书法风格多样,篆、隶、楷、行、草一应俱全,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石刻的雕刻工艺也十分精湛,将书法的神韵完美地呈现在石头上,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皋亭山千桃园已经成为了杭州的一张名片。每当春季来临,桃花盛开时,园区便会举办“观桃节”等活动。游人们纷至沓来,赏花、品茶、吟诗作画,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而除了桃花和孝文化,皋亭山千桃园还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园区内设有专业健步道和登山游步道,适合徒步和骑行爱好者前来体验。漫步在园中,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仿佛能吹散心中的烦恼和忧愁。
皋亭山千桃园,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说。相传,秦始皇曾在此祭祀大禹,留下了足迹。而宋代的高宗皇帝,也曾御题“皋亭山”之名。这些历史和传说,为千桃园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厚重的色彩。
每当你漫步在园中,都会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熏陶。 为了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我后来又到千桃园多次写生,创作了一幅六尺整张的山水国画《皋亭山•千桃园》。画面中,我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笔墨技巧,将千桃园的美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刻石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还题上了一首自作诗《杭州有靠山》:
杭城有靠山,逶迤九公里。
始皇祭大禹,在此留足迹。
丁兰虔刻木,汉室名孝子。
乐天著神文,钱王城堡立。
名曰皋亭山,宋高宗御题。
十里桃花坞,一片彤云堤。
文山留丹心,王蒙画隐逸。
今有千桃园,夭夭其华丽。
羊知跪乳恩,鸦有反哺义。
千诗千石刻,孝道铭心底。
这首诗,是我对皋亭山千桃园的深情赞美和感慨。我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它的文化底蕴。这幅国画《皋亭山•千桃园》和这首诗写成的楷书作品,以及我的一幅刻石作品,2022年,编入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记忆》(美术篇第三辑)。
杭州千桃园,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它用自己的美丽与魅力,诠释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杭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千桃园。在这里,你可以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让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与洗礼。
写于2022年,2025年修改。
李伟华: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