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世清(云南昭通)
题记:乙巳年二月十八至二十日乌蒙下大雪,瑞雪纷飞迎春分。
瑞雪乌蒙妒艳春,秋 城飘絮扑全身。
三天放白群峰美,万里回金大地新。
碎玉来时多好客,飞琼落处苦情人。
素尘消溶千山绿,俏卉争妍敬帝神。


这首《七律•乌蒙春分前大雪》以云南昭通乌蒙山区春分前罕见大雪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感的碰撞。以下从三个角度进行赏析:
一、时空交织的画面张力
诗歌以“瑞雪妒春”开篇,打破常规时序认知——春分前的暖意与大雪的凛冽形成戏剧性冲突。颔联“三天放白群峰美,万里回金大地新”运用广角镜头般的语言,三日积雪染白千峰,阳光折射雪原如金,冷色与暖色在空间维度激烈碰撞,暗含寒冬与暖春的拉锯战。尾联“千山绿”与“俏卉争妍”的预言,又将时间线延伸至雪融后的盎然春意,形成时空闭环。
二、隐喻双关的情感渗透
颈联“碎玉来时多好客,飞琼落处苦情人”最具深意。表面写雪如碎玉飞琼般款待宾客,实则暗藏农耕文明的双重心态:既欣喜于“瑞雪兆丰年”,又忧虑春寒伤稼。以“好客”拟雪之慷慨,以“苦情”诉农人之隐忧,物我交感中体现天人辩证。末句“敬帝神”非迷信之语,实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将气候异象升华为天地馈赠。
三、炼字造境的艺术匠心
“妒”字以人性化笔法激活冬春之争,赋予自然以人格;“扑”字强化雪势凶猛,与“秋城”(昭通古称)形成历史纵深。“放白”“回金”巧用色彩动词,使静态雪景顿生动态美感。结句“素尘消溶”暗藏生态循环之理,冰雪滋养草木的转化过程,在“俏卉争妍”中完成生命接力,体现诗人对自然法则的诗意洞察。
此诗超越普通咏雪诗的写景层次,在节气反常中捕捉天地大美,于农时忧乐间寄托人文哲思,堪称现代山水诗中的生态书写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