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尧山壁老师
文/青山依旧
说到尧山壁,略微有点文化的邢台人几乎无人不晓。最初读他的散文《母亲的河》,为他笔下的情景所动,我曾经不止一次落下滚烫的泪水。
在我的心目中,尧山壁老师是一颗璀璨的星斗,光彩照人而又遥不可及。
然而,不曾想,我与这位文学泰斗竟然有了一次不期而遇的机缘。那是年前一个暖阳明媚的下午,由于一件琐事我再次去了浆水这个深山小镇。当时,我徘徊于通往前南峪的路口处,不经意间,一辆轿车停在了身边。区作协主席王金平先生从摇下的车窗里露出脸来,说:“你看看,车里边坐的是谁?”我向车内望去,司机身后坐了一位老人,慈眉善目,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王金平主席介绍说:“这就是尧山壁老师。”我十分惊讶,瞪大眼睛看着这位慈祥的老人,伸出双手与尧山壁老师的手握在一起,顿感一股暖流传遍周身上下。 前几天去了隆尧,听朋友说在隆尧县博物馆旁边设有尧山壁文学馆。于是,我径直前往,抱着一颗虔敬之心去寻觅这位文学前辈的足迹。
走进文学馆,宛若踏入了一座文学的圣殿。馆内陈列着他的著作、手稿、照片以及形形色色他创作生涯相关的物件。这些展品,宛若时光的碎片,拼合出一个完整而丰满的尧山壁。在一幅幅照片中,我看到了他不同时期的模样,从年少时的风华正茂,到步入中年时的沉稳内敛,再到桑榆之年的矍铄深邃,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特别的经历。而那些泛黄的手稿,密密麻麻的字迹,连同那一处处涂改的痕迹,则仿佛他在投身文学的漫漫路途中踩下的一个个脚印,在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奋斗者专注而执着的故事。这里的每一个文字,每一页书稿,都是他智慧与灵感的迸发,都是他思想的结晶,是他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深刻洞察后的感悟与表达。 文学馆一楼展厅分“红色血脉”“根植人民”“培根铸魂”“不忘初心”四个展区,真实全面地展示了尧山壁老师艰难困苦的成长之路和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
在“红色血脉”展区,那幅冠名“襁褓里的长征”的图片令我震惊。尧山壁是烈士遗孤,他的父亲秦占元是中共早期党员,曾担任抗日自卫队的大队长,是“捐躯赴国难”的英雄,父亲牺牲时他刚刚出生14天。之后,为了躲避要“斩草除根”的敌人的搜捕,母亲抱着“襁褓”里的他开始了那一段出生入死的“长征”。关于这一段逃难经历,尧山壁老师在一篇题目为《老枣树》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一个二十五岁守寡的小脚女人,抱着一个落生十四天就失去父亲的苦孩子,在魔鬼的指缝里挣扎逃命,东躲西藏,夜行晓伏,走过刘秀亡命的任县南泊,走过郭巨埋儿的内邱沙滩,走过韩信背水一战的汦水,走过尧山羊肠小道和滏阳河上的独木桥,历时六个月,行程两千五百里……”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世,赋予了尧山壁坚贞刚毅的性格和对生活独特的认识。 在“根植人民”展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尧山壁老师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和文学成就。人民大众养育了他这个烈士的儿子,他则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用饱含挚情的文字抒写着一曲又一曲人民的颂歌。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最基层的人民身上,在用醇厚、质朴的文笔为农民、工人、教师这样一群普通人塑像,叙写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他的作品弥漫着人间烟火、生活气息,表现出强烈的“人民性”。墙壁上展示了他早年创作的小戏《轰鸡》中的一段台词,这是一个“养鸡迷”的心灵告白,旁边配了一幅俏丽的图画:一对衣着朴素的老夫老妻眉目相对,情意脉脉,身边一群鸡公鸡婆支棱着耳朵,活力四射。在这里,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活生生表现了尧山壁文学作品朴素、简练、生动、幽默的艺术风格。
在“培根铸魂”展区,表现尧山壁老师担任河北省作协领导时期的突出贡献。他热心扶掖青年作家,成功打赢了一场“洼地上的战役”,使一度萎靡不振的河北文坛展露出了勃勃生机,受他的影响形成了以隆尧作家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尧山壁文学流派”。在“不忘初心”展区,展现尧山壁老师晚年的第二场文学之旅。他退职不退休,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撰写反腐文章,倡导环保文学,热心义捐义讲,扶植地方文学,仍然在以文学的影响力推动着社会进步。 近距离接触尧山壁,最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与母亲间深厚的情感。在 “母子情深” 专题展厅,我看到了他与母亲之间的信件,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让我感受着一个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眷恋。母亲刘九菊为保护他幼小的生命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这令他对母亲的感情较一般人更加厚重。母亲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品质,乃至言传身教,成为了他文学创作中最温暖、最动人的底色,有关母爱的文章他写了几十篇。他用文字记录下了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这些文字,不仅是他对母亲的怀念,更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歌。
文学馆负责人张晓老师是个热心肠,她带着我一路参观一路讲解。观览珍贵的展品,聆听生动的讲述,我沉浸在尧山壁老师的传奇故事里,仿佛在阅读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又仿佛在与这位文学大师心灵对话,感受着文学的真谛和生命的力量。
隆尧归来,我再一次阅读那篇《母亲的河》,再一次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已经融入了那深深的河水中,冥冥中感到“它的波涛时时注入我的体内,冲动心的轮机,我的眼睛比过去亮了。”
2025.03.15【作者简介】青山依旧,本名郝永渠,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大学学历,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原邢台县浆水中学校长。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教师报》《散文百家》《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著有散文集《青山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