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田:用终生学习勤奋敬业铸就魁魅人生》
纪实文学《乡魂2—贾村塬人物》选载(19)
●原创 吴万哲 西府新传奇
一个人如果将全部精力和智慧倾注于事业,不想成功都难,因为全力以赴是绝世惊艳花朵的代名词。王广田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生于农家,童年家中遭遇多次变故,少年辍学,14岁起在生产队当小社员,使他人生起跑线充满艰辛。但他如一粒狂风中飘零的种子,一遇适宜土壤、气候,便会迅速生长,蓬勃成才。他第一学历初中一学期,却用终生学习、自学成才、勤奋敬业导航,成长为硕果累累的优秀公务员,共产党员,三级警长,数十次荣获全省、市、区“先进工作者”“公安卫士”“特别贡献奖”等荣誉,同时发表各类文章2100多篇,出版4本著作30多万字,成为寒门逆袭成功的楷模。
一
他是贾村塬灵龙村张家寨组人。祖父王有成(1893—1976),勤劳、善良、节俭,多年担任生产队饲养员,1958年被贾村管理区评为“养牛模范”。他虽不识字,却给父辈5兄弟起名“荣华富贵全”,很能看出他的智慧。父辈多有文化,都是党员,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父亲王华(1928—2004),高小文化,革命军人,参加过“扶眉战役”,当过县耐火砖厂厂长、物资转运站主任等,为人忠厚善良。60年代被错误处理回家,“文革”中又受冲击,拨乱反正后平反昭雪。
他生于1952年8月,少年遭遇全民大饥荒,14岁时因父亲影响初中刚上一学期便辍学。担任过本村“赤脚医生”,也在冯家山修过水库。在工地,他班内拉土筑坝,班外义务帮灶换黑板报,聆听战地英雄无畏事迹。伯父从甘肃上磨钢铁厂回家时,带回两箱书籍成了他的最爱。他一边饱尝肉体磨难,一边在书海遨游,使自己精神世界日益成熟强大。
20岁那年,他因表现突出,被宝鸡县(陈仓区)选中抽调到全县各公社“整顿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成了一名农民身份却干着国家事的“辅干”。受过寒冬的人格外珍惜春天的温暖。他白天与农民一起劳动,晚上工作,还珍惜分秒,学习政策、文化。他不惧困难,努力肯干,给人们留下良好印象,第3年即入党。他每半年转战一个战场,10年时间几乎跑遍全县整个乡村。在吃遍千家饭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灵魂再次得到淬炼。1980年县上从这批160名队员中择优招录了20名国家干部,他有幸成为20分之一,被分配到双白杨公社任团委书记。
“咬得菜根,百事可成。”从此他的人生象开了挂,两年后被调县委组织部,任文秘。1984年为解决家属城镇户口,他申请调县公安局,却被县政法委截胡,留用两年。1986年9月调县公安局,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警务督察队(科)队(科)长,一干就是28年,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公安事业。退休后,他又被选为区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继续发光发热,一干又是10年。
他一生爱好读书,参加工作当月领到39.5元工资,便跑到书店花20多元买了本《辞海》,他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把文字学清弄懂,过好语言文字关。他多年坚持通读《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和《辞海》4 本书,将每个汉字、词组的音、形、意、用法等掌握得精准深透。还从青年时代养成了“每日坚持阅读、每日坚持写篇千字文”的习惯,并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又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拿到律师资格证。长期不懈的苦学,使他认知脱俗,思维深邃,处事行文智慧,深受领导和上级机关赞扬与好评。
二
王广田始终信奉“实干就是能力,认真就是水平”这个真理,从政从警38年,一直坚持尽职尽责,守正创新,苦干实干,人称他“工作狂”!
在任双白杨团委书记时,正在推行荒山承包责任制,可工作却推不开,他以公社团组织名义率先承包200亩荒山,作为共青团工作活动基地,当时成为全县先例。各级给予充分肯定,他被评为全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在担任区公安分局办公室主任期间,他没有星期天,“白加黑”“5+2”,成了家常便饭,遇紧急任务就蜷缩在办公室沙发对付一休。他重视信息工作,每有重大活动、破获重大案件,第一时间写成简报或信息,上报有关部门。当时没有电脑、打印机,全凭手写。最多一年上报170多条,中办、省委办也曾采用,市公安局专门就此项工作在陈仓区召开了现场会。
担任督察队(科)长期间,他不断思考问题,从打、防、控角度考量,面对当时许多法律不完善情况,通过“督查一案(事),制定一规(法)”,推动警务执法规范化。一次公安抓了一个偷盗6辆自行车、价值700元的小偷,按律当判刑,可检察院在计算盗窃物价值时却只算了300元,构不成犯罪,把人放了。面对此类案件,他举一反三,提出盗窃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规范,建议公安机关内部成立“法制科”,专门研究监督警务人员规范执法。在督查中,他面对经济案件日益增多、破案专业性要求高、难度大的实际,建议增设经济侦察大队。这些建议都得到上级重视,后来全部实现。
他善于思考,善总结提升问题。2019年省公安厅领导年终检查,餐间随口问起本区情况,局长令他先说,他随口道:“今年是2019年,上级来了9位领导,今天气温9度,我就用‘9个度’来汇报我局19年的工作,一是打击犯罪有力度,二是重点整治有深度,三是管理治安有高度,四是公正执法有尺度……”省厅领导听后大加赞赏,准备好的汇报会也不开了,感叹说一个中层对工作都能说得这么详实有高度,还检查什么,并当场表态,今年全省先进非本区莫属。
他的岗位虽非文秘,但却是全区乃至全省公安系统著名的“一枝笔”。他从警28年撰写各类调研报告、论文260多篇,80篇获省级奖,5篇获公安部奖,其中《管理群众投诉应当注意的5个环节》获国际论文金奖。出版18万字纪实经验类文集《现代警务写真》,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公安高等警官培训教材。省公安厅多次邀请他为全省文秘人员讲授写作,还多次借调他编会刊,评审论文、调研报告。他被《宝鸡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公安》、公安部《中国警务》等报纸杂志聘为“特邀通讯员”“特邀撰稿人”,发表大量新闻稿件。还被宝鸡市公安局、陕西省公安厅聘为“特邀研究员”,参与省市公安警务重大政策制定、决策研究等工作。还担任首届陈仓公安分局文联常务副主席,倡导创办“警史馆”、编辑出版“局民警文学作品选”等“五个一”活动,活跃警营文化生活。
他因成绩突出,连续3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科(队)长”,荣获“陕西公安一级勋章”,荣立三等功,省人社厅评为“优秀公务员”,区人大授予他“公安卫士”称号。据知情人透露,非一线破案民警能获这么多殊荣者全市唯他一人。
三
退休后,他又被选为区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一干又是10年(24年起任监事长)。秘书长看似官,实际是个干事长。他把40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智慧一鼓脑儿用在老科协事业上,每年工作安排、总结,每项活动策划、组织实施、信息撰写上报,都亲力亲为。每天坚持正常上班,还不时加班加点,家人说“比退休前上班还忙”,单位人称“老黄牛”。
10年来,他躬耕基层,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撰写探研、反映老龄问题文章百余篇,22篇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学术论坛获奖,他将这些文章汇编为《探论新时代健康老龄化》出版,为上级解决老龄问题提供了参考。撰写工作信息1000余条,起草文件240余份,编辑工作动态78期,撰写调研报告60多份,累计180多万字,月平均2万字。主笔完成《百佳会员风来录》《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等3部著作50余万字。这些资讯记录并传递了区老科教工作者科技强区的正能量,大数据里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情怀。
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会员”,2020年老科协还专门为他颁发了“特别贡献奖”。
四
他还自学中医,为数千名群众解除病痛,有不少救人故事传为佳话。1974年他在坪头公社陈家庄整组,一位30多岁妇女打山果遭雷激,村人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寝到脚地木板上,家中哭声一片。他得知后迅速跑去寻问情况,发现女人身上并无任何伤痕,便大胆断定一定是被雷声震晕假死。他冲破家人阻拦,当即给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不一会女人活了过来。事后家人感激不尽,要将侄女说给他当媳妇,他却婉言谢绝。
学习、写作成了他的终生爱好,即使到了古稀,仍坚持不断,年阅读量达百万字,光读书笔记写了几十大本,还分门别类,粘贴了标签,方便用时查找。他系宝鸡市作协等会员,还有《守望家园》《一代宗师》等多部著作待付梓。
他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妻子张雪娥,曾在宝鸡县服装厂工作,爱岗敬业,有所作为,退休后用巧手编织家庭美好生活。儿子王泓卫,铁路技师学院毕业,电力机车司机,共产党员,技术娴熟,多次为中央领导人驾驶专列,被评为“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女儿王琳雅,警察学院毕业,共产党员,从警20年,多在乡镇派出所工作,曾获“陕西省优秀户籍民警”称号。孙女王妙文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正在读大五。
王广田用终身学习、勤奋敬业,成就了自己的魁魅人生!
吴万哲,陕西麟游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一级编剧、高级政工师职称。陕西作协、戏剧家协会、编剧协会、文化创意协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当过教师,从过政,做过企业政工,办过杂志。有影视及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主编纪实文学《奔梦》《人间正道谱春秋》《风韵》、散文集《硕果满枝》等。编剧拍摄电影《秦火》《吕建江》等5部,电视剧1部,微电影30余部,栏目剧100余个。报告文学、散文等若干。出版著作有27万字纪实文学《西府奇人》和30万字《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电影《秦火》《吕建江》、报告文学《燃烧到最后》,散文《难忘的跪拜礼》,微电影《墨宝》《万家酣梦》《追梦》《新生》《生命的托举》《寻根》,喜剧小品《灭鼠》《山妹》等50余次在国际、全国、省、市获奖,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文艺创作奖”“秦岭文艺奖”。近年有独创优秀人物宣传品牌“西府奇人”,被誉为“宝鸡文化新现象”。电话、微信:1589107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