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争春
文/牟福香
河边杨柳落啼莺,路侧溪流一水清。
绮丽丹崖红树合,高空紫气碧云横。
苍茫旅雁九重逼,艳冶芳丛五色生。
寂静疏林喧百鸟,山峦叠翠把春争。
七律:红妆游春
东风吹得柳生芽,一岁春光一岁华。
细雨蒙蒙原上客,孤烟淡淡白云斜。
浓妆芳影颜如玉,秀色清姿美似花。
远望游踪仙境入,桃源深处有人家。
七律:娇红别意
风光美景欲成诗,树上啼莺蜜语时。
旷野繁英春色醉,高空薄雾雁声迟。
娇红别意谁能解,湿翠乡情独自知。
莫道落花无有义,可怜日暮夕阳垂。
七律:听春雨
老树新芽映彩霞,空林夜静宿昏鸦。
小楼一夜听春雨,别院东风绽杏花。
鸟雀啼声清磬远,瑶台有影白云斜。
溪河岸畔翁垂钓,碧水湍流浪拍沙。
诗评
这四首七律以不同视角描绘春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细腻感悟。以下从意象营造、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评:
《争春》
意象灵动,生机勃发
首联“杨柳落啼莺”“溪流一水清”以视听结合之笔,勾勒早春明丽图景。颔联“丹崖红树”与“紫气碧云”形成色彩对比,空间层次分明。颈联“旅雁九重逼”暗喻时光流转,尾联“百鸟喧”与“山峦叠翠”呼应“争春”主题,全诗充满动态张力。
不足:“五色生”稍显直白,可更含蓄。
《红妆游春》
人景交融,雅趣盎然
以“柳生芽”起兴,引出“原上客”与“白云斜”的悠远意境。“浓妆芳影”“秀色清姿”将女性之美与自然之美相谐,尾联“桃源深处”化用典故,赋予游春以隐逸情怀。
亮点:“一岁春光一岁华”既点题又暗含哲理,语言凝练。
《娇红别意》
哀婉深致,物我共情
以“欲成诗”引出伤春之情,“繁英春色醉”与“薄雾雁声迟”形成哀乐对照。“娇红别意”拟人化手法贴切,“日暮夕阳垂”收束全篇,将离绪与时光流逝之痛融于暮色,余韵悠长。
建议:“湿翠乡情”稍显突兀,可与上下文更紧密衔接。
《听春雨》
意境幽寂,诗中有画
“老树新芽”与“昏鸦”奠定静谧基调,“小楼听春雨”化用陆游名句而别出新意。颈联“鸟雀清磬”“瑶台云斜”虚实相生,尾联“翁垂钓”“浪拍沙”以动衬静,尽显春雨中的禅意。
特色:时空转换自然,从“夜静”到“晨钓”,展现春雨的持续与意境的延伸。
总体评价
1. 意象运用:四诗均善用自然意象(莺、柳、云、雁等),但部分作品稍显堆砌,可进一步提炼。
2. 情感层次:《争春》《游春》偏明快,《别意》《听春雨》含幽思,情感维度丰富,但个别语句稍显直白。
3. 艺术手法:对仗工整(如“绮丽丹崖”对“高空紫气”),化用典故自然(如“桃源”“小楼听春雨”),但用韵偶有出律(需依平水韵校验)。
4. 创新点:《听春雨》雨夜垂钓的画面感极强,《红妆游春》将女性融入春光,突破传统闺怨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