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斯光浩,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斯村传说故事(14个)
(现代诗书写)
序:2026年,是斯氏族总公斯敦诞辰1800周年。我从1990年以来从斯村斯荣生(原党支部书记、后大队长)、斯孟龙(原村党支部书记)、斯大信(退休干部、村老协会长)斯风来(原黄埔军校)、斯浩唐(原上卢区教办主任)、斯楼进、斯以模、斯敏华等交谈中得知斯村有这么多传说故事,今写成文字,作为纪念斯氏族总公斯敦诞辰1800周年,并作为抛砖引玉作用,与大家分享!
1、《斯村,神奇的地方》
在东阳的东南方,
有一个斯村,仿若隐匿的宝藏。
它像宇宙间一颗微小的星芒,
于我,却是炽热且温暖的梦乡。
斯村的神奇,始于地理的华章。
元末始建的村庄,
南山白石岭是它直对的方向,
东山与西山在两侧守望,
上文山和西山头在前相拥相傍。
三百户人家,一千五百颗心房,
四十余口池塘星罗棋布地散躺。
白沥泉、新泉在东边奏响,
泉水终年流淌,岁月也无法阻挡。
东西两条大溪,向北汇入东阳江。
四口井润泽着村庄的日常。
八棵大樟树立于大樟村旁,
那界上大樟树啊,需七八人合抱的粗壮,
被尊为樟树娘娘,受众人祭拜敬仰。
村路口后宅的两棵大樟,
如同护佑的神将。
北面的树墙挡住了外界的目光,
引得行人询问:斯村在何方?
这里群山环抱,清泉绕梁,
青山绿水绘成一幅画样。
雨后的白石岭山峦令我神往,
乳白色的雾纱披在山上。
雾霭变幻万千形状,
时而似蒲团静躺,时而如绸缎飘扬,
升腾又落下,落下又翱翔,
如此洒脱自在,充满梦幻的光芒。
难怪总太公称斯氏宗谱为“白石斯氏”,
把家乡当作建在云上的村庄。
天晴时彩虹桥横跨天上,
定是仙女遗落的彩带在风中摇晃。
斯村的神奇,还有历史的悠长。
历经明清民国,平静中透着繁忙,
它是斯氏家族最大的聚居场。
东厅、祠堂明朝立,
西厅、新厅、前厅堂,清朝建筑闪着旧时光。
古街的石子路承载岁月的沧桑,
几百年的建筑在两侧对望。
从明清老屋到民国旧房,
往昔繁华虽逝,却在古建里深藏。
新屋保存完整三十三间房,
坐北朝南向暖阳。
清朝建筑的气势仍在飞扬,
石墙走廊、门楼院落、影壁花墙,
精细做工诉说着旧日模样。
石雕、木雕蕴含古老文化的芬芳,
石垒的墙院透着威严的力量,
平和中沉淀着深厚的素养。
门堂铺设精美,图案寓意吉祥,
花卉鸟兽似在讲述过往。
影壁、门楼在院门转合有方,
字画虽已模糊,昔日风采仍在心房,
古色古香让人沉醉不知返航。
斯村的神奇,在于感情的柔肠。
故乡啊,对你的爱难以隐藏,
不能像钢笔装进口袋那样,
把你携带身旁,
也无法如碾盘般沉重地,
把你带去远方的城廊。
二十岁离乡当兵,心中满是惆怅,
想念村庄却投身国防。
村庄像初恋的姑娘,
美丽淳朴又带着芬芳,
感觉她渐渐走向遥远的地方。
多年漂泊在外流浪,
春节回乡看望那熟悉的脸庞,
看坚守老屋田园的老乡。
曾经的炊烟、盼儿的呼喊变了样,
商业气息冲淡了温暖的家常。
小时候的一切刻在心上,
每寸土地、每棵树、每株秧,
屋前的桃树、鸡鸣犬吠的声响,
都让我怀念难放。
走在石子路忆起父亲的话讲,
爷爷早逝,他对村庄情深意长,
要照顾奶奶全家,不愿离开村庄。
不仅是留恋农具的锈光,
更是害怕爷爷孤单、奶奶心伤,
担心母亲落泪,独自守望。
古稀之年,村庄像母亲长满老茧的手掌,
用细线牵住我的灵魂不放。
如今归来感受村庄的安详,
像儿时在母亲怀中甜睡的模样。
母亲的村庄,温暖如家的避风港,
朴素、明净、安宁,是心灵的温床。
斯村的神奇,传承孝行的烛光。
孝亲敬老,家风在这里弘扬。
从斯敦总公开始闪亮,
东汉末年他泣血书文代父刑场,
孙权感动赐姓为“斯”,佳话传扬。
斯敦孝行,让美名传遍四方。
斯氏在此繁衍,人丁兴旺,
子孝孙贤充满爱的力量。
明朝邦海建村,承继孝道风尚,
他为人善良,多种美德共长。
治家理念,闪耀智慧的灵光,
培养后人传承忠孝思想。
如今斯村依旧用孝行涵养,
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四处飘香,
唤起乡愁,孝文化价值高昂。
斯村啊,你是神奇的地方,
田园风光让我倾心向往,
勤劳朴实的人们如同星光,
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激昂。
我爱你,斯村,我的故乡,
这份爱永在心中深深埋藏。
无论岁月如何变换模样,
你永远是我心灵的归航。
2、《斯姓之源:孝义的华章》
在东汉赤乌元年的时光长河,
百家姓里尚未有斯姓的传说。
它从史姓缓缓衍化而出,
背后是一段震撼灵魂的风波。
周大夫史佚,那遥远的先者,
开启了史姓家族的脉络。
京兆曾是聚居之地,
而后分支向着鲁国嵫阳漂泊。
汉时的史诰,官居仆射之座,
其子史伟,心怀家国的轮廓。
曹氏南侵,他毅然徙家而挪,
东阳六石后里,成为新的寓所。
史伟在吴国担任廷尉,
执法公正,从不与罪恶相偎。
生杀大权在握,他心怀慈悲,
从轻发落,只为国家的祥瑞。
然而,奸佞的暗箭肆意飞射,
一个减刑之举,惹来灾祸。
权势之人诬陷,孙权被蒙惑,
史伟被判死刑,命运被重锁。
消息如雷劈入史府的角落,
家人哭声,撕裂了天地的沉默。
夫人悲痛欲绝,泪洒成河,
公理不见,黑暗将希望掩没。
大儿子史从,孝心炽热似火,
愿代父刑,无惧生死的枷锁。
夫人怎能割舍,哭得更加难过,
这份亲情,沉重得难以负荷。
小儿子史敦,同样情深意切,
拦住兄长,理智地将话语言说。
家庭的责任,不能就此割舍,
自己甘愿,走向那死亡的陡坡。
父子相见在牢房,泪雨滂沱,
推让代刑,情义激烈地交错。
心灵的碰撞,发出震撼的音波,
孝义的光芒,在此刻熠熠闪烁。
史敦施计,独留牢房赴祸,
泣血上书,向孙权诉说经过。
恰逢吴国太寿辰,命运转折,
真相大白,阴霾被正义冲破。
孙权感叹,兼听才能明澈,
赦免除罪,赐姓彰显其德。
斯敦之孝,感天动地如歌,
斯姓由此诞生,孝义的印刻。
这故事像星子闪耀在夜空,
唤起心中沉睡的道德洪钟。
孝义传承,岁月中永不消融,
斯姓的源头,流淌着爱的淙淙。
3、《白沥泉》
在时光的长河溯游而上,
回到那唐朝末期的地方。
有一个名叫斯溢的儿郎,
他的心地善良且敞亮。
白沥泉,那神奇的泉啊,
背后藏着怎样的佳话?
斯溢一家勤劳的身影,
在田野间谱写着安宁。
他为人豪放又热心肠,
对穷苦之人总是相帮。
建寺庙,倾其所有力量,
崇圣寺与洪济寺的辉煌。
香火缭绕,信众的祈望,
仿佛还在那风中回荡。
可干旱像恶魔的手掌,
紧紧扼住大地的胸膛。
斯溢心急如焚难安睡,
看着众生受苦心欲碎。
家中米粮救济着贫匮,
水比油贵的艰难年岁。
白衣老妪前来把水乞,
斯溢慷慨递上那点滴。
老妪喝水后口吐神奇,
一股水柱冲向了天际。
篾筛之下泉水清又美,
白沥泉就此诞生于斯。
那串串水泡似珍珠坠,
五彩光芒闪耀着祥瑞。
斯溢的善念感天动地,
白沥泉是上苍的厚礼。
它不分旱涝奔涌不息,
庇佑着这片土地繁息。
如今泉在传说仍未息,
仙姑殿见证往昔传奇。
白沥泉啊,心中的圣地,
流淌着无尽岁月诗意。
每一滴泉水都是恩泽,
润泽着世世代代心窝。
那善良的魂永远镌刻,
在这白沥泉的传说册。
4、《一纤脚的传奇》
在斯村的岁月长河里,
流传着“一纤脚”的神秘传说。
明末清初的更生伯啊,
忠厚老实如同大地的沉默。
那日山中遇那年轻者,
命运的齿轮悄然开始啮合。
“一纤脚”的话语似梦魔,
钻进更生伯的心窝。
他反复思量那模糊的承诺,
思绪如麻难以解脱。
偶然一伸脚的刹那,
希望的火苗重新闪烁。
挖土掘地汗如雨落,
信念在疲惫中不曾示弱。
终于,石板下的缸出现了,
金银的光芒照亮了眼窝。
那是命运馈赠的宝藏啊,
惊喜如洪流将灵魂淹没。
更生伯捧着金银思索,
如何让这份幸运结出善果。
决定建一座宏伟的房屋,
三十三间彰显家族气魄。
乡亲们热情前来协助,
能工巧匠精心雕琢。
十多年的风雨兼程,
“新屋”在时光中巍峨。
虽无正门却独具特色,
戏台曾在那里诉说离合。
院子里的牛形图案奇特,
预报天气像古老的神婆。
排水系统是未解之谜,
精湛工艺令观者咋舌。
“紫阁名标”见证荣耀时刻,
“一纤脚”的故事永不沉没。
这传奇像一首悠扬的歌,
在斯村的上空长久漂泊。
触动着每个听闻者的心弦,
化作心中永恒的传说。
5、《山茶公》
古时候
在斯村公路之南,那知珠坟的地方,
挺立着高大的山茶公,岁月中情深意长。
它来自古老神话的温床,
根系里缠绕着往昔的影像。
曾经,两头水牛奇异非常,
每日前来沐浴,在那水池旁。
斯邦海心中满是疑惶,
手持山茶做的牛梢棒,去把牛儿挡。
无论怎样驱赶,牛儿倔强,
怒火中烧的他,棒落牛身伤。
牛儿竟开口诉说衷肠,
惊得邦海魂飞心慌。
牛儿的话语透着灵光,
牛梢棒插下,是命运的交响。
山茶扎根生长,见证神奇的过往,
水牛不再出现,仿若梦幻一场。
虽曾枯萎,却如凤凰涅槃,
重生在蜘蛛坟上,绽放绚烂。
大红大紫的花朵,惊艳目光,
山茶公的故事,在岁月里流淌。
它是传奇的象征,护佑一方,
人们心中永远的神圣模样。
那繁茂的枝叶,似在轻讲,
往昔的故事,岁月中悠长。
6、《十八只金鸽子》
在唐朝的时光之渊,
斯村的故事如星子隐现。
一位老人仙逝的那一天,
命运的轮盘开始悄然旋转。
风水先生梅姜仙,
瞩目的目光落在蜘蛛坟间。
“鲤鱼上树,头戴铁帽时下葬,
遇石板而止莫要再掘。”
他的叮嘱仿佛神谕轻传。
抬棺之人早早走向那坟山,
主人的告诫犹言在耳畔。
市集的日子雨落突然,
路人将铁锅举在头顶挡寒。
手中的鲤鱼挂上树干,
无心之举却凑齐了机缘。
挖土声在雨中沉闷地响,
二米深处石板显现。
好奇之心冲破了戒言,
四五个人将石板掘翻。
十八只金鸽子惊飞上天,
金芒闪耀如同梦幻。
惊愕之中铁锨挥舞慌乱,
十七只鸽子振翅远迁。
只剩一只被打瘸腿凄惨,
又被囚于石板之下哀怨。
十七只金鸽飞向斯宅乡畔,
似带着祥瑞与希望的光焰。
于是斯宅乡自此日益盛繁,
那一段传奇在岁月里流传。
十八只金鸽的故事如弦,
奏响往昔神秘的诗篇,
在心中久久地盘旋,
那逝去的画面仿佛在眼前。
7、《斯宅乡的起源:一段古老的爱恋的传说》
在时光的长河之上溯游,
斯姓的故事如星子闪烁。
唐咸通年间,第24代德遂公诞生,
那是命运丝线开始编织的时刻。
中和四年的风轻轻吹过,
二十岁的德遂走向诸暨的山坡。
东白山下,他为买猪穿梭,
踏入一片宛如仙境的角落。
宋家坞被古樟的浓荫护着,
茅屋三间在黄昏里静默。
他敲响门扉,寻求一宿的依托,
不知命运的齿轮就此咬合。
宋家有女,二八芳华正婀娜,
自幼无言,旁人只当是哑者。
算命人的话似幽秘的火,
在岁月深处悄悄藏躲。
当德遂公的声音传入耳朵,
姑娘竟奇迹般打破沉默。
“父亲,门外有客要借宿。”
这一声如同春雷击破冰河。
德遂公仪表堂堂身姿巍峨,
宋公见之满心欢喜难遏。
而那女子,望着来客心波轻挪,
爱情的种子悄然在心底撒播。
回忆起算命人的奇妙言说,
宋公心中主意已定不惑。
眼前这二人恰似天造地设,
把女儿许配,让德遂入赘此窝。
于是啊,斯姓在这里扎根开拓,
像一颗大树伸展出枝柯。
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劳作,
斯宅乡的故事自此慢慢吟哦。
一代代的传承从未断落,
古老的传说依然鲜活。
那起始于爱情的生命脉络,
永远在这片土地深情诉说。
8、《斯村古樟树》
在斯村的土地上,古樟树静静守望,
岁月悠悠流淌,传奇在时光里深藏。
那四棵古老的樟树啊,
像威武的卫士,身姿挺拔雄壮。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风云变幻尽入心房,百姓悲欢离合的模样,
一一镌刻在那斑驳的树干之上。
不知是先有村庄,还是先有樟,
这个谜题在众说纷纭里摇晃。
几百年的光阴漫长,
它们长成了巨大的绿伞,近看是强壮的护卫担当。
十米以上的高度,
树干粗壮宛如巨蟒。
奇特的树状,点点洞穴似鳞片闪亮,
裂口像大口微张,新叶是火焰的光芒。
古樟树啊,是迷人的景象,
独特的地标,让农家有了灵韵的装潢。
绿荫下故事悠长,趣味在流传里荡漾。
被尊为“娘娘和树神”,多么荣光,
庇佑着村民的安康幸福吉祥。
年轻人祈愿爱情甜美的梦乡,
中年人渴望事业家庭的兴旺,
老年人所求不过长寿安康,儿孙满堂。
幼儿认作干妈,求一生平安无恙。
它是那么的敬畏神圣啊,
那无知之人的冒犯,令长辈惊慌。
磕头赔罪的画面,映照着敬畏的目光。
想曾经刀斧相向,
那暗红色的液体,是它愤怒的血浆。
报应的传言,让贪婪的心不敢张狂,
从此它在乡亲心中无比珍贵无双。
古樟树坚韧不拔,扎根在这片土壤,
严寒酷暑又何妨,雷电风霜亦能抗。
像安泰般强大,紧贴大地力量难挡。
风暴来临虽摇晃,却绝不屈从不投降。
它迎接风雨,把雨露收藏,
绿汁反馈枝干,充满生命的顽强。
宽大度量容纳风尘,枝叶相依共同成长。
樟树登登,子孙福泽绵长,
落叶层层,岁月里万古流芳。
历经沧桑,看花开又花落的无常,
老态龙钟,仍栉风沐雨安然如常。
在新时代笑看古村换了新装。
古樟树啊,是文化的符号在闪亮,
是游子心中,那缕难以消散的愁肠。
9、《斯村东溪水》
在白石山的幽深处,
你从巨石的怀抱诞生,
源头那隐秘的角落,
是你梦开始的地方。
东溪水啊,你潺潺而流,
带着松涛与鸟鸣的协奏,
穿过斯村的每一寸土地,
似柔情的丝带把山水紧搂。
你流经古老的屋舍,
忠孝文化在水中唱歌,
农贸市场因你添活力,
生态农业被你温柔触摸。
远方是你梦想的归宿,
无惧寒风冷雨的拦阻,
像一位坚定的行者,
毅然踏上漫漫的征途。
袅袅炊烟是送别的手帕,
岁月的河道印满你的步伐,
你不被尘世的污浊沾染,
泥沙沉淀,你清澈依旧啊。
汇入江河也不失自我,
拒绝诱惑,坚守纯洁的魂魄,
在这纷扰的世界穿梭,
向着梦想的彼岸拼搏。
你像那成功之花的前身,
浸着奋斗的泪、牺牲的血痕,
哪怕曾在悬崖边命悬一线,
也从未放弃飞翔的可能。
不经历风雨的洗礼,
哪得彩虹的绚丽多姿?
你见证着自然的更替,
生命的繁华与落寞交织。
你踏水而来的姿态,
恰似仙子般轻盈自在,
在你的水波荡漾之处,
新荷绽露着希望的色彩。
你滋润着市场的繁茂,
催生着农业的果实熟透,
和谐的旋律由你奏响,
斯村的幸福画卷你绘就。
东溪水啊,永远地奔流,
你的故事在岁月中长留,
在每个斯村人的心头,
是永不干涸的爱的源头。
10、《清水塘的绮丽传说》
在东阳的斯村之南,
有清水塘静静安躺。
那是一片神奇的地方,
传说像星子在水面闪亮。
明初的先辈斯邦海啊,
怀着对生活的期望。
彼时旱灾肆虐大地,
他在寻觅幸福的方向。
路遇可怜的“乞丐”模样,
点心赠予满心的善良。
未曾想这平凡的举动,
竟触动仙神的心房。
那仙者施法于天上,
云朵化为塘水的荡漾。
清泉涌满低洼之处,
奇迹就在刹那间绽放。
斯邦海捧起那清凉,
感恩的情愫在心底长。
塘边种下希望的花草,
放入鱼苗游弋着梦想。
从此这里鸟语花香,
鱼群嬉戏在清澈的塘。
风调雨顺福泽了村庄,
五谷丰登是美好的奖赏。
清水塘啊,你是明珠之光,
岁月里见证虔诚的信仰。
人心也应似你般清朗,
善念传承,永远地流淌。
你是生命源泉永不干涸,
也是心灵永远的归港。
承载着世代的祈愿啊,
向着美好生活扬起帆樯。
11、《斯村祠堂的岁月印记》
在故乡斯村的西南角落,
那座祠堂静静坐落。
像一位古老的智者,
守望着村庄的烟火。
我记得童年的时光啊,
在祠堂里欢笑玩耍。
夏日乘凉仰望星空,
雨天听雨淅淅沙沙。
那扇厚重的木门吱呀,
似祖先灵魂的说话。
阳光透进天井的缝,
苔藓青砖绿得如画。
大缸盛水在天井中央,
雨滴落下清脆声响。
宛如江南的小曲悠扬,
在我记忆深处回荡。
清水塘在祠堂前方,
白沥泉水汇聚成汪。
河岸杨柳轻舞飘荡,
村妇洗衣笑声朗朗。
溪边樟树参天生长,
布局精巧把暑气挡。
溪流蜿蜒穿过村庄,
滋养着这片土壤。
曾经的祠堂多么繁忙,
过年喜事热闹非常。
祭拜祖先祈愿安康,
鞭炮声里福运绵长。
它也是处事的地方,
大小事情有它在场。
族人齐聚表敬怀想,
生死之事皆有依傍。
族歌族谱祖训深藏,
文化瑰宝熠熠生光。
我在其中领悟成长,
先辈智慧心中照亮。
可它也曾历经沧桑,
学校岁月斑驳了墙。
年久失修破败模样,
像老人在风中摇晃。
重建之后功能多样,
文化礼堂闪耀光芒。
岁月印记刻在心房,
乡愁浓浓难以遗忘。
斯村祠堂啊,
你是岁月的史书,
写满故事无数。
你是情感的归宿,
无论漂泊何处。
那不变的是对你的眷顾,
和深深的敬慕。
你是故乡的明珠,
永远璀璨夺目。
12、《斯村:双龙戏珠的千年传奇》
在东阳之畔,七公里的幽处,
斯村静静隐匿,像古老的书。
自元末明初,七百年的旅途,
岁月的风烟,难掩它的特殊。
三面环山,似忠诚的守护者,
水系交织,润泽这方乐土。
白沥泉与新泉,清泉在村东出,
四十池塘散落,如星子的分布。
斯村啊,人间仙境般的去处,
山清水秀间,民风纯且朴。
时光仿若停住,远离尘世的苦,
古朴厚重里,灵气悄悄浮出。
往昔的旧村痕迹,渐渐被埋覆,
记忆淡去,如同晨雾。
但风水格局仍明晰可睹,
高低错落间,是天赐的福禄。
山峦在村内起伏,一幅天然图,
从东山到西山,生命在欢呼。
清泉与古井,滋养世代家族,
四条大溪,流淌着生命的乳。
池塘星罗棋布,故事装满腹,
古樟树下,多少往事的倾诉。
那双龙戏珠的画卷展铺,
东西双龙,传奇开始讲述。
东龙头高昂,龙眼的塘映目,
西龙身蜿蜒,成塘也是龙目。
珠峰亭恰似明珠,居于此处,
双龙争珠,千年传说的凝铸。
在传统文化里,它象征着守护,
风调雨顺,灾祸从不光顾。
龙卷风绕行,敬畏这片疆土,
斯村啊,风水宝地的翘楚。
双龙环抱,那行龙伏地之术,
左右对称,火珠闪耀夺目。
这里是龙脉,珍贵的乡土,
自然与人文,完美的交互。
斯村的美,超越山水的画图,
是文化传承,精神的寄寓。
千年故事在每寸土地留驻,
世外桃源里,岁月静静停驻。
12、《后里古井的诉说》
在东阳后里的土地上,
一口古井沉默地守望。
那是时光深处的眼眸,
凝视着斯氏家族的过往。
古老的青石砖啊,刻着“史”字的沧桑,
宛如岁月的指纹,印在历史的心房。
井口平凡地敞着,似老者无言的唇,
欲语还休间,故事已源远流长。
曾有孩子落井,那危险的惊慌,
却化作神奇的安然无恙。
井水幽深几丈,似有神灵相傍,
它温柔地托起生命的希望。
仲秋月圆夜,井水的隆隆轰响,
像是青龙与黄凤的嬉闹张扬。
一旦人声悄起,便悄然隐藏,
只留下风声蛙鸣,编织神秘的网。
斯氏祖先啊,从山东跋涉远方,
一路风雨兼程,来到这东阳后里乡。
那时的旱灾肆虐,大地一片枯黄,
生存的渴望,在苦难中彷徨。
祖先挥汗如雨,挖掘这希望的井巷,
梦中仙人的指点,是命运的曙光。
清泉涌出的刹那,喜悦尽情地绽放,
那甘甜的井水,是生命的琼浆。
斯敦泣血救父,孝心闪耀光芒,
孙权的赐姓,开启新的篇章。
古井见证一切,它是无声的史官,
记忆在水中沉淀,永不被遗忘。
如今的古井啊,依然静静伫立,
泉水清冽如初,流淌着往昔。
斯氏子孙回望,心中满是敬意,
这古井的传说,永远鲜活在心底。
13、《斯村上马石》
在斯村的新厅之东,
大门堂前的那方天空下,
上马石静静坐落于上马石街中。
那是两块长石凳柱啊,
长方形的身躯,
在路的西面,靠着金字高墙,
南高北低的地形像岁月的坡度。
回溯到遥远的明朝,
一位武举人曾在此跃马驰骋。
他的马高大而雄健,
上马下马都成了难题,
于是这两块石头有了使命。
它们是大地孕育的灵物,
承载着人的重量与梦想的起伏。
虽说是踩石上马的工具,
却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一块是出门踏上征途的依托,
一块本应是下马的停歇之处,
但“下马”不祥,
那就都称作上马石吧,
愿每个经过之人都能官运亨通。
我仿佛看到往昔的画面,
武举人英姿飒爽,
马蹄声在上马石边回响,
那声响穿越时空,
在斯村的街头巷尾荡漾。
如今上马石依然在那,
岁月的风拂过它的表面,
它沉默地守望着村庄,
见证着一代代人的悲欢离合。
像是一本无言的史书,
写满了斯村的故事与传说,
也写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执着。
14、《石古街世昌门》
在石古街的中央,
世昌门静静守望。
那一座牌坊,像岁月的脊梁,
承载着世世代代的祈望。
两面的石鼓与石狮,
沉默里把故事深藏。
“世昌门”三字镌刻其上,
那是对未来美好的念想。
南面东西的小广场,
人群曾在此聚散无常。
西边祠堂庄重,清水塘泛着波光,
东边河流潺潺,石桥横跨水上。
这一片土地风水吉祥,
世昌门见证多少沧桑。
红白喜事的必经之场,
礼仪在此演绎生命的交响。
老祖宗取名世昌,
愿村民世代荣昌。
每一次进出的停当,
都是对传统敬重的目光。
世昌门啊,你是斯村的心房,
情感在这里汇聚流淌。
任时光悠悠地晃荡,
你永远是心中神圣的地方。


中华福苑诗会顾问:
潘 泓 卢冷夫 胡 彭 武立胜 黄小甜 薛玉忠 孔祥庚 胡迎建 星 汉 南广勋 熊东遨 钟振振 包德珍
《中华福苑流韵》顾问:
周 达: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武立胜:中华诗词学会副主任
潘 泓:中华诗词办公室主任
卢冷夫: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
胡 彭:中华诗词编辑部副主任
何 鹤:中华诗词编辑部责编
孔祥庚: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梁 帆: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胡迎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苏德聪:中华福苑诗会副会长
《中华福苑流韵》(第二部)
主 编:吴斌锋 梁 婵 戴明荣
执行主编:
潘玉启 万俊卿 王炳成 周雪芹
责任主编:潘安明 谢志荣 李玉珍 黄孝清 李亚丽 李素兴 刘新忠
副主编:张书华 贾 存 徐济春 降 勇 石跃强 翟朋福 卢义明 王博峰
编 委:刘成浩 郭埃江 刘会中 潘锡刚 陈恒林 何锦春 张金先 刘长荣 邓 儒 张加沂 董立生 卢育铭 罗正贵 张利平 王金生 李家宁 李秀珍 李瑞祥 赵 扬 林燕娥 汤德源
(排名不分先后)

梁婵与央视主持人陈文才

梁婵与央视主持人陈文才

梁婵与央视主持人陈文才
梁婵与央视主持人陈文才
梁婵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庆霖
梁婵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存寿
梁婵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高昌
梁婵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
梁婵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沈华维
梁婵与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黄小甜
梁婵与中华诗词办公室主任潘泓梁婵与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卢冷夫
梁婵与中华诗词编辑部责编何鹤
梁婵与高研班导师星汉
梁 婵 何 鹤 来 璐 卢冷夫
梁婵与弟子们合影
梁婵与来璐为获奖诗人颁奖
中华诗词2024金秋笔会第五组导师:卢冷夫 班长:梁 婵
中华诗词责任编辑:何鹤 题字
主编简介:
梁婵,网名:鹊桥仙jhy,天津滨海大港人,甲辰龙女狮子座O型血。四川雅安地震志愿者,天津塘沽爆炸志愿者,天津日行一善志愿者,天津白血病患者志愿者,天津智障儿童志愿者,甘肃贫困山区儿童助学志愿者,辽宁城镇城乡养老院孤寡老人慈善爱心公益志愿者,辽宁红十字会武汉疫情慈善爱心公益志愿者,辽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以及遗体捐献志愿者,微博诗社、微信诗社慈善爱心公益志愿者。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天津诗词学会、天津楹联学会会员,中华福苑诗会会长,《中华福苑诗典》《福苑杯·中华当代名家诗典》《福苑诗词精粹》《福苑流韵》《中华福苑流韵》等十二部诗典主编,【福苑诗刊】主编,。中华诗词工作站站长。2017年出版自传体诗集《梦断情殇》。诗坛耕耘,育桃培李。2017年至今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培养优秀诗人三百多名。2017年荣获首届"中原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荣获“金鸡杯”世界爱情诗歌大赛一等奖。原创诗词刊登在各大诗典八百首,部分作品在《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华诗词学会》以及《采风中国》、CCTV《智慧中国》《华夏英才》《聚焦公益》栏目发表。2019年夏天主办第一届“福苑杯”全国诗词大赛暨南京采风笔会,2023年春天主办第二届“福苑杯”全国诗词大赛暨福建采风笔会,2024年夏天主办第三届“福苑杯”全国诗词大赛暨南京采风笔会,并邀请了北京中华诗词编辑部六名领导参加。2019年被CCTV授予“中国当代杰出女性人物”荣誉称号,2020年被授予“中国公益先锋人物”荣誉称号,2025年被授予“中国公益传播大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