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李玉枝说,这辈子她做得最有价值的事,是让麦贤得过上英雄应该过上的家庭生活。平常的话语背后,是一位军人妻子用自己一生的奉献写就的一部关于爱的伟大史诗:青年时选择,中年时坚守,老年时陪伴,每一页都闪耀着让我们灵魂震撼的崇高。李玉枝付出了这么多,问起她最想从自己的英雄丈夫那里得到的是什么?她的回答令人格外感动:“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这段始于1972年的爱情,其实在1965 年8月6日就已经注定。
在这个日子里发生的一场震动台海的血战中,英勇的人民海军官兵以小艇击沉了国民党海军美制军舰“剑门”号和“章江”号,水兵麦贤得在颅骨被击穿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直到胜利,成为革命军人英勇铁血的新象征。

▲麦贤得
那一年李玉枝十七岁,刚刚参加工作,和千千万万的青年一样,麦贤得的英雄事迹让她热血澎湃,鼓舞着她为革命贡献出全部的青春和力量。
李玉枝聪明能干,工作踏实,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汕尾镇成立商业站,拥有近千名职工,刚满二十岁的李玉枝就被组织选中,担任了商业站副主任的领导职务,小丫扛起了大旗。
李家这根苦藤上,开出了一朵令人瞩目的大红花,来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每一次,李玉枝都让阿爸阿妈挡了回去,她说:“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哪里还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
后来,商业站的老主任不动声色地安排了一次“偶遇”,带着一个回家乡探亲的海军军官认识了李玉枝。李玉枝一脸的阳光,让那个英气勃勃的指导员立刻对这位双眼像泉水般明澈的姑娘产生了好感。
指导员托人转达了爱慕之意,李玉枝这才明白老主任的用意。
阿妈首先动心了,连着几天,像牛皮糖一样死死粘上了女儿,嘴里念叨着:“玉枝呀,这个后生,要人材有人材,要水平有水平……”
阿妈还用羡慕的语气说起这条新兴街上那些备受尊重的军属来,邻居郑家不就有个当兵的女婿吗,瞧人家多光荣!不识字的阿妈还不知道,早早参加了革命的郑家女儿嫁的可不是无名小卒,而是指挥过长津湖之战的开国上将宋时轮。
阿妈有阿妈的想法,李玉枝有李玉枝的主意,刚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千头万绪,她生怕自己挑不起这副担子,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阿妈急眼了:“瞧你这丫头,再忙还能一辈子不结婚了?革命事业不也得有接班人吗……”
已经回到部队的指导员把姑娘的态度当成了考验,写来了一封封书信,那是一个纯洁的理想照耀着青春的年代,就是求爱信,也写得像朦胧诗。当然,不管字里行间多婉约含蓄,聪明的李玉枝还是读懂了对方的心思。
可是,李玉枝那颗二十岁的心,正在为理想热烈地跳动,每一天都在思考着让自己年轻的生命像一团火一样为革命燃烧,又怎么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去恋爱呢?她十分礼貌地把那个指导员当成了同志对待。
木棉花开的时节,又一个媒人的出现,改变了李玉枝的生活轨迹。
这个媒人是镇党委的赵书记,他郑重地向李玉枝提出,要给她介绍一个对象, 一个她十分熟悉的陌生人——战斗英雄麦贤得。
李玉枝愣住了,麦贤得,那个钢铁战士?
原来,几年前专家就断言,医疗手段对英雄麦贤得康复的作用已经接近极限,进一步改善他身体状况的最好办法,是给他正常的家庭生活。
像麦贤得这样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不缺乏爱慕者,但好几个走近他的姑娘,一了解他的身体情况,便很快离开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老艇长崔福俊放心不下麦贤得,便托赵书记帮这个忙。
阿妈心疼女儿,她性子急,快人快语:“麦贤得毕竟负伤致残了,且不说照料他一辈子要吃多少苦,将来有了孩子会不会有问题?”
阿爸却说,旧社会我们都是孤儿,就像两叶没有根的飘萍,如果不是大军解放了汕尾湾,早不知被风浪吹打到哪里去了,还能过上今天这好日子?党相中了玉枝,咱还能有二话?
阿爸的态度,让赵书记十分感动,他告诉他们,组织上已经请一流的遗传学专家给麦贤得做了检查,确诊他受的是外伤,不会对后代有任何影响。
赵书记接着又说道:“玉枝同志做出选择之前,可以先去部队了解一下实际情况。是否接受麦贤得同志,一切尊重玉枝本人的意见。党这个母亲,爱自己的每一个儿女。”
“党这个母亲,爱自己的每一个儿女!”赵书记的这句话让她在心里记了一辈子。
李玉枝见到麦贤得,已经是1971年的初夏。因为能力突出,她被选拔担任了妇联干部,来到地委党校学习。在部队的安排下,和另外两位女同学一起,假装成到水警区采访的记者,坐在营区的一条长凳上读报小憩。
穿着一身“65 式” 海军干部服的麦贤得终于出现了,那一瞬间,李玉枝觉得身上的血液像是一下子沸腾起来,麦贤得这个名字,当时就是一面青年的旗帜,代表着勇敢和忠诚,年轻的李玉枝打心底里崇拜他。
麦贤得走到不远处的球桌旁和战友打起了乒乓球,随着小小银球在网上不停地来回往复,李玉枝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她终于记起了此行的目的,悄悄观察起麦贤得来。
和照片里、银幕上的形象一样,麦贤得身材瘦高,眉宇间带着英气,打球虎虎生风,有一股子决不服输的劲头,真不愧是人民海军拳头部队走出来的战斗英雄。
但是,他的语言表达好像并不流利,右侧肢体的行动也明显比左侧迟缓……
之前,李玉枝和其他人一样,远眺到的是海鹰在大海上搏击风浪的矫健英姿,而此刻,她在咫尺的距离,却看到了英雄负载着战争创伤的沉重背影。
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选择,摆在了李玉枝面前。
沧海月明,港湾里风平浪静,李玉枝的内心世界却波涛澎湃。她的脑海里不断闪现麦贤得的身影,她真没有想到,英雄身上的战伤会有这么重,经过医疗部门的不懈努力,思维和语言表达仍然只能恢复一部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最令人担心的是脑组织受损造成的癫痫,会因为身体、情绪甚至天气因素诱发,还没有医学手段可以彻底解决。
一个声音提醒李玉枝慎重考虑,另一个更加响亮的声音却又对她说道:英雄的残疾是为祖国而战落下的,应该得到更好的照顾!你李玉枝是共产党员,这样的担子你不挑,让谁来挑?

▲作者周志方:影视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年轻的李玉枝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她的心中充盈着大爱,那是一种根植于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土壤,用纯洁和善良浇灌出来的博大的情怀。最终,她毅然做出决定,接受麦贤得。
疼爱女儿的阿妈伤心地哭了,有人在笑话李玉枝傻,甚至连一直关心李玉枝成长进步的县委书记也悄悄地劝说道,你是个非常有前途的同志,这事儿要想清楚呀。李玉枝当然明白老领导的意思,他真的舍不得这棵难得的好苗子。
毕竟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李玉枝得到更多的还是理解和支持。
最让李玉枝感动的,是那位爱慕她的指导员,他特意找到李玉枝,真诚地说道,麦贤得是我们亲爱的战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决定用一生的时间来照顾他,我必须向你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就在这年8月,李玉枝态度坚定地给麦贤得所在的水警区党委去信,向组织表达了要好好照顾英雄一生的决心。她的到来,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亮了麦贤得之后的人生。
后来,李玉枝才听说,去见麦贤得的那一回,他这个“男一号”事先并不知情。李玉枝离开军营后,战友向麦贤得说破了真相,脑部受过重伤的他一下子就准确地猜出了坐在长凳上的三个女青年中,谁是来“相亲”的李玉枝。
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让人不能不信了那句话,姻缘天定!
李玉枝和麦贤得结婚前唯一的一次“约会”,发生在1972年的年初。严格来说,那其实不能算是约会,而是一次正式的相亲,地点是水警区招待所的一间客房,分别陪同两人前来的家庭代表先后借故离开,房间里只剩下了这对男女主角。
“剧情”发展到这里,却戛然而止了。
李玉枝和麦贤得分别坐在一张硬板床的两头,中间空着至少能坐下两个人的距离,他们都没有谈过恋爱,麦贤得语言表达又受到了战伤的影响……大约持续了近二十分钟,谁也没有吭气,各自不停地抬头看着天花板。
李玉枝在心里对自己说,总不能一直这么发呆吧?
在工作中一向落落大方的她终于先开口了:麦贤得同志,你的身体恢复得怎么样?麦贤得嘴张了几下,好容易挤了两个字出来:吃药。李玉枝又问:你的工作忙不忙?麦贤得憋了半天,才又说出另外两个字:种菜。
这就是那个身负重伤后摸着黑排除了故障,保证了战斗胜利的英雄麦贤得呀,此刻却连开口说上一句话都如此吃力。虽然表达困难,但从麦贤得的目光中,李玉枝却能够清晰地看出,自己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惊喜。
这让李玉枝既心疼,又感动。
木棉花开了又谢,就在这年的6月1日,李玉枝和麦贤得走进了婚姻登记处,一段不同寻常的军婚从这一天正式开始了。

▲1972年6月,李玉枝、麦贤得的结婚照
选择麦贤得,李玉枝是做好了迎接一切艰难困苦的心理准备的,但是她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将要面对的考验会这么复杂,这么严峻,这么快就像泰山压顶一般地向她袭来。
就在婚礼后十多天,麦贤得的癫痫突然复发了,新婚的甜蜜让他漾起在脸上的幸福微笑,骤然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先是低吼一声,露出一副惊恐无助的神情,接着口吐白沫,头直往墙上乱撞。
李玉枝忙上前安抚,然而此刻的麦贤得根本认不出她是自己的新婚妻子,两只拉过渔网和缆绳的大手,狠狠地击打在了李玉枝的胳膊上。李玉枝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手臂很快现出一片淤青。
医生赶了过来,经过紧急处理,才将情况控制下来。
长到这么大,李玉枝还是第一次挨打,让她觉得比肌肤更疼的是自己那颗盛满了对丈夫的体贴的心,不管怎么说,这还是在蜜月里呀!她找到了麦贤得的老艇长崔福俊说出了心中的委屈。
崔福俊对麦贤得的病情再清楚不过了,他替李玉枝难过,也为麦贤得着急。他用老大哥一样温和的语气说道:玉枝同志呀,在“八六海战”中,各条艇上的参战官兵都很英勇,你知道为什么只有麦贤得同志一个人获得了“战斗英雄”称号吗?
李玉枝回答,当然是因为他身负重伤仍然勇敢战斗的精神值得表彰。
“不,不仅仅是因为他勇敢战斗的精神,更因为他在战斗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崔福俊神情严肃地说道。接着,他向李玉枝回忆起了那次战斗中最危急的时刻——
当时敌“章江”号切入了我方编队,将已经有三部主机战损的611艇和其他三艘护卫艇分隔开来。
这本来就是一场蝇量级选手挑战重量级拳王的较量,611 艇是靠着灵活的机动能力在和敌人周旋,如果最后一部主机也停下来,就只能等着被敌舰上的76.2 毫米主炮像靶子一样击沉,那一来,也许“八六海战”就将是另一个结果了。
直到四艘62型国产护卫艇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硬生生将“章江”号打进了海底,命悬一线的611 艇连一秒钟都没有停下来,而排除了故障并守护着艇上最后一台主机的,就是身负重伤的机电兵麦贤得!
战斗亲历者崔福俊的陈述有血有肉,许多细节都没有出现在公开的报道里,特别是611 艇在战场上的危急境况,紧张得令人窒息,李玉枝好似亲眼看见了她的麦贤得在战斗。
崔福俊满怀深情地说,请你相信,麦贤得是战场上打出来的真英雄,他用鲜血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还有我们这许许多多战友的生命,他值得你爱!
李玉枝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对崔福俊说道,老艇长,我相信你的话!
很多年以后,李玉枝才知道,自己是在麦贤得最需要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的;同样也是在很多年后,李玉枝才真正地明白了老艇长对她讲的那番话里藏着的深意!
原来,就在那段日子里,麦贤得正经受着一场他从未经历过的冲击。起因是他和领袖们的一张合影中,发生于1971 年9 月的一起重要历史事件的那个主角也在场。
在那样一个特定政治氛围之下,有人忘记了麦贤得的残疾,要求他交代当时的情况,那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接见活动,麦贤得又能交代出什么?逼问给麦贤得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诱发他的癫痫病在蜜月里发作了。

▲2016年,李玉枝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受邀出席猴年央视春晚
部队领导为了保护英雄,顶着压力,将他转移到了远离市区的深山仓库。
躲过了一时的冲击,却没有躲过风言风语,很快李玉枝就听到了关于丈夫的一些传言,有人议论麦贤得是某某树起来的英雄,更有人宣扬,麦贤得根本就是一个假英雄。
这曾经是一个那么崇尚英雄的国度——
“八六海战”胜利之后,紧临战场的汕头地区将最好的外科医生都抽调出来,连续八昼夜抢救从战场运回的伤员,医护人员排着长队等着献血,别人连插队的机会都抢不到。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对抢救麦贤得做出指示,麦贤得转往广州军区总医院后,贺龙、徐向前、叶剑英三位共和国元帅飞往羊城,到病房探望这样一名年轻的普通水兵。
麦贤得的事迹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英雄的热潮,他收到的慰问品堆成了小山,向英雄致敬的电报雪片般飞来,各行各业的群众寄来的信件需要用麻袋来装,最多的一天,竟然达到780多封……
而眼下,在一场全民族正在经历的历史浩劫中,英雄的命运却急转直下。这给麦贤得的身体和情绪都带来了很大影响,他癫痫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症状也越来越严重。
一次发病,麦贤得不仅动手打人,还无缘无故地对劝他吃药的李玉枝大声斥骂道,“你是坏人,我要和你离婚”,这也是他第一次向李玉枝吼出离婚这个词来。李玉枝伤心极了,比多重的拳头落在身上都让她感到疼痛。
看着女儿手臂上的伤痕,阿妈再也忍不住落泪了。
从小就懂事的李玉枝慌了,反过来安慰她道:其实阿麦心好着呢,打人骂人是因为他犯病了,一清醒过来,他就特别后悔,手拉着我,一个劲儿地赔不是,就像是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
阿妈抹着眼泪说道:人都被打成这样了,说再多的好话有什么用?反正是他提出来要离婚的,离就离了吧!这个主,阿妈帮你做了。
李玉枝摇着头说道:阿麦在病里说的话,也能当真?我答应过组织,这辈子要好好照顾他,说了的话要算数,就是死我也不会和他离婚!
阿妈脸上盘着的阴云,久久不肯散去。
李玉枝凑上前挽住她的胳膊宽慰道:阿妈,无论下多大的雨, 天总会放晴的,阿麦是为国家流过一腔热血的好人,我就不信老天爷会亏待了他。平日里,你老人家不是总对我们说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吗?
好人还真的有好报。
两个孩子先后降生到了这个小家庭,因为是海军军人的儿女,李玉枝给他们分别取名海彬和海珊,令她欣喜的是,正如遗传学家当初断言的一样,他们都非常健康。

▲1981年,李玉枝全家福(图片由李玉枝本人提供)
只是麦贤得的身体和精神的康复,没有太多的进展,癫痫仍然时常发作,这种可怕的战伤后遗症,在折磨着他的同时,也不断给李玉枝和年幼的孩子们带来痛苦。
李玉枝那一米五五的弱小身躯,不仅要背负照料丈夫的重任,还要承担起养育儿女的职责,幸亏有阿爸阿妈,还有弟弟妹妹们一直默默地支持着自己。
特别是阿妈蔡招娣,当初曾经那么强烈地反对这门亲事,可当李玉枝真的嫁给麦贤得之后,刀子嘴豆腐心的她又坚定地站到了女儿的身后,帮着李玉枝挑起这付沉甸甸的担子。
无论对女儿女婿,还是对两个外孙,她都做出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李玉枝随军到汕头盐务局工作,要远离娘家了,她满心感激地对阿妈说:阿妈,你真是个大好人,这些年来多亏了你。
阿妈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也不知上一辈子欠了你多少孽账,做你的阿妈要这么苦。说完,却又拿出一包早就准备好的鱼干把李玉枝的旅行袋塞得连一根绳线都塞不进去,叮嘱女儿
道,阿麦受过重伤,需要营养,他是渔民的儿子,最爱吃这海里产的东西……
岑寂的日子在继续,李玉枝的青春年华也渐渐远去,她不再拥有当年那好像是永远不知疲倦的身体,工作、丈夫、孩子像三座沉重的山峰一样压在肩上,她终于被劳累击倒了,经历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刻。
那是在一个多雨的台风季节里,工作了一天的李玉枝觉得自己像是有些感冒,连同事都察觉到了她和往常不太一样,劝她早些回家去休息,责任心一直很强的李玉枝却坚持忙完了手头的业务才离开。
回到家,李玉枝一刻也没有停歇,急急忙忙地把露天存放的半吨多蜂窝煤往杂屋里搬,免得一场大雨落下来冲掉,让一家人吃不上饭。这是男人干的活,李玉枝使出全身的力气,一筐一筐地搬着,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她感觉头越来越沉,浑身上下没有了一丝力气,脚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突然间眼前一黑便倒了下去。
那一刻,李玉枝觉得自己似乎离死神很近很近,大脑已经无法控制的身体正在向无边的黑暗飘浮。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了,原来是单位同事不放心,下班后特地骑车来看看她,发现了这个情况,才把李玉枝救了下来。李玉枝十分感激,向同事道谢,同事却一脸诚恳地说:你是英雄的妻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呀!
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不只是因为同事的热情帮助,更因为英雄在同事心中的位置!
更让李玉枝感动的是自己的丈夫麦贤得,虽然因为思维和语言功能受损,他看见妻子晕倒在地后不知所措,但直到李玉枝苏醒,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她,那份执著,就像在“八六海战”中浴血坚守自己的战位一样。
望着守在病床边的一脸疲惫的麦贤得,感受着他那关切的目光,李玉枝心里想道:老艇长当年没有说假话,阿麦是个好人,值得去爱!

▲麦贤得全家福
在这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从把麦贤得看成应该去爱的英雄,到当作值得她爱的丈夫,李玉枝的这个变化,给麦贤得的身体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不知不觉间,李玉枝发现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癫痫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这让李玉枝看到了新的希望,更解开了帮助麦贤得康复的一个重要密码:他是伤残军人,更是战斗英雄,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照顾,还有尊重。
打那以后,在李玉枝的口中,丈夫的优点越来越多:他是个好军人,遵守纪律,永远严格要求自己;他是个好邻居,心地善良,喜欢帮助每一个人;他还是个好园丁,手脚勤快,小院里面四季常青……而麦贤得的身体和精神也越来越好!
阴霾散尽,我们亲爱的祖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历史的车轮又驶回了正常的轨道。
1986年,湖北秭归县水泥厂的486名青年给麦贤得寄来一封信,热情洋溢地表示:“我们八十年代的年轻一代不会忘记英雄的光辉形象与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一定用英雄的高尚情操来勉励志向,在‘四化’建设中多作贡献。”
486个名字,代表着486 颗滚烫的心。
这一年正好是麦贤得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二十周年,李玉枝被这封情真意切的来信感动得落泪了,原来,人民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的英雄!
党、国家和军队更没有忘记自己的英雄,共和国的几代最高领导人都曾经亲切接见麦贤得,部队各级领导对麦贤得也十分关心爱护,他一直服役到2007年才从海军广州基地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
李玉枝更加尽心尽力地照料麦贤得,努力帮助他康复,终于用辛劳的付出,创造了一个医学护理史上的奇迹——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折磨麦贤得多年的癫痫,再也没有复发过,这让当年参与过抢救麦贤得的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李玉枝的事迹传扬开来,她获得了许多荣誉,成了当代军嫂的楷模。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李玉枝和英雄麦贤得的晚年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幸福。
就在这时,一场让两人刻骨铭心的考验降临了。
2012年初,麦贤得罹患急性胰腺炎陷入了昏迷,这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严重疾病,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
李玉枝日夜守候在病床前,心如刀绞紧紧抓住麦贤得的手,一遍遍呼唤着丈夫,老麦,你怎么不说话呢?
她的耳畔仿佛又响起了整整四十年前两个人之间的第一次对话:“麦贤得同志,你的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吃药。”“你的工作忙不忙?”“种菜。”
想起这些,李玉枝满怀深情地对昏迷中的麦贤得说道:老麦,我不会让你走的,我一定要把你救回来!你的话总是那么少,这辈子我还没有跟你说够呢!
那是一次马拉松式的抢救,时间持续了近半年,李玉枝一直坚守在麦贤得的身旁。有好几次,别人都到了绝望的时候,她却仍然在固执地坚持,请医生不要放弃。
也许,正是李玉枝的真情和付出感动了上苍,麦贤得终于从死神那里被拽了回来。一清醒过来,麦贤得就问道:玉枝呢?玉枝怎么不见了?我要见玉枝,我要见玉枝!
医护人员支支吾吾。
此刻,李玉枝也正在手术台上。在医院里这半年多时间的劳累,让她的心脏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不马上处理,就有生命危险,不管她有多放心不下麦贤得,还是被强行推进了手术室。
做完手术,李玉枝向医护人员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老麦怎么样了?
得知丈夫已经抢救过来后,李玉枝心里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护士对她说,麦老睁开眼睛就到处寻找您,见不到您,就不吃不喝,谁也劝不动,看得出来,他心里装的只有您呢!

▲2014年,李玉枝、麦贤得夫妇在公园散步
李玉枝心里感到一阵说不出来的温暖,她不顾医生的阻拦,非要去见麦贤得。医生说,阿姨你放心,那边有医生和护士照顾麦老。李玉枝却一脸着急地说道,你们不了解老麦,他一刻也离不了我呀!
医生被李玉枝对麦贤得的一片真情打动了,破例同意了她的请求。
一看见李玉枝,麦贤得脸上立即绽开了灿烂的笑容,两个刚刚同死神擦肩而过的老人,争相伸出手来,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李玉枝认真地端详着自己的老麦,四十年了,居然还没有看够,就是这个老麦,从当初她觉得应该去爱,到后来发现值得她爱,再到今天,终于变成了相亲相爱,李玉枝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特别有意义。
这是真正的生死相依,一旁的几个年轻的护士都感动得哭了。
——那是一个燥热的夏日,姑娘们看见,这对“四零后”的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