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湖晨思》
寅卯之交的露水还未凝成珠玉,我已在茶香中窥见晨光的私语。九龙湖的黎明总是在氤氲中孕育新生。推窗望去,天空如同浸着隔夜茶汤的宣纸,红谷滩的楼影,如同未干的墨迹,在雾色里漾出朦胧的轮廓。前些日子锁城的浓雾细雨,此刻正化作茶盏上袅袅的轻烟,在霞光里散作万缕金丝,勾起对未来几天春日阳光温暖的遐想。
忽然,光剑劈开混沌,城市在晨钟中褪去纱衣。国博中心的琉璃瓦承接住第一缕朝阳,VR基地的玻璃幕墙流淌着液态鎏金,融创乐园的青花旗袍映射出古今的时尚,保利剧院的流线型屋顶宛如凝固的乐章,赣江边的摩天轮闪耀着粼粼波光。这些现代文明的图腾在晨光中舒展筋骨,如同军旗漫卷时抖落的星光,在红土地上燃成燎原之势。
此刻的南昌恰似宣纸上晕染的一幅工笔长卷。八一大道两侧的樟树撑起翠绿穹顶,赣江两岸的湿地公园里,白鹭掠过光伏板铺就的银色荷叶。智慧路灯在凤凰中大道投下蝶形光斑,新能源公交车沿着绿波带滑行,恍若穿行于时光隧道。这座城市将钢铁森林化作水墨丹青,让每一个街角都生长着《滕王阁序》的平仄。
驱车驶过南昌西外环高速,其形如青玉带环绕沃野。普通国道是水墨长卷里游走的篆书,农村公路则是工笔细描的阡陌。车过靖安,竹海在挡风玻璃上流淌成绿瀑;行至婺源,油菜花顺着山势漫进车窗。赣鄱大地的路网分明是大地琴弦,每一道弯弧都谱写着“道法自然”的韵脚。
晨光漫过VR创业园的玻璃丛林,我看见塔吊悬臂上凝结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晕。身着橙色工装的建筑工人在百米云端挥洒汗水,他们的安全帽沿滴落的汗珠,正浇灌着数字经济的幼苗。赣江新区数据中心外,光伏板与芦苇荡相映成趣,5G基站与候鸟栖息塔比邻而居——这里的发展故事,总带着青花瓷般的釉下彩。
保利剧院传来试音的管弦乐声,与建筑工地的夯土声交织成复调。赣江畔晨跑者的足音惊起白鹭,振翅声中裹挟着海昏侯墓简牍的絮语。地铁站的玻璃墙上,王勃的诗句与法治宣传栏相邻,数字投影在仿古砖墙讲述红色往事。这座城市懂得将青铜器的绿锈化作芯片的流光,让每一个晨昏都成为传统与未来的对谈。
茶已煮沸七次,晨光在杯底沉淀成琥珀色。远眺梅岭苍翠的轮廓,想起建设者在山脊线植入的风力机组,那些旋转的叶轮正将林涛谱成清洁能源的赋格曲。江西人骨子里镌刻着陶渊明采菊的悠然与王安石变革的锐气,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奔驰时,总不忘在后视镜里照见庐山的烟云。
朝阳完全跃出地平线时,城市开始了它金色的叙事。那些在昌北机场起降的航班、在向塘编组站穿梭的列车、在鄱阳湖巡弋的生态监测船,都在编织着同一个梦。此刻我听见大地深处传来铁轨与光纤的共振,看见赣江与长江经济带涌动的春潮——这片浸润着井冈星火的红色土地,正以青山为砚,碧水为墨,书写新时代的《豫章记》。
糜向荣随笔于2025年3月16日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