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青年点学会了很多生活技巧
作者: 孙云和
我是一九七六年毕业于大同镇第二中学,高中毕业后和同学一起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毛主席这段话已经在全社会响应很多年了,谁家的孩子毕业了都要到农村去,当时名称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当年各个单位在农村都有各个单位子女下乡的青年点。我父亲单位大同木器厂在大同双榆树公社边界大队附近荒草甸子上办了一个青年点。青年点建的比较大,开发了很多地,还建了厂房,有十多间大约一千多平米的木工加工厂,还有一千多平米的男女青年宿舍。青年点有两个大羊圈,养了四五百只羊,还有很大的猪圈,马圈、牛圈、驴圈。并且开办了一个豆腐房,还建有一个很大的青年点食堂,青年点当年的运输工具只有马车,驴车。
木器厂职工家的孩子毕业了就直接送到木器厂青年点进行上山下乡锻练,我们刚到青年点的青年都要跟着当地农村派来的贫下中农老农民、前几年下乡的老青年一起下地干农活。我在青年点学会了种地、施肥、浇水、铲地、收割。我还在青年点做木工。学会赶车,学会了种菜,特别是学会了做豆腐。我在青年点学会了很多生活的技巧。
我在青年点经过干了几个月的农活,后来青年点把我抽下来,找个农村做豆腐的农民大伯教我做豆腐。我作为徒弟认真学,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终于学会了做豆腐。做豆腐这活看起来挺好,其实挺难的。
做豆腐的活一天到晚是非常辛苦的,挑豆,选豆,漂洗,浸泡。半夜就得起来牵驴拉磨,那个时候设备都很笨重,毛驴拉磨30斤黄豆需要磨二三个小时,毛驴拉磨时我的眼睛不停的看着。还要及时上豆,调水流,接浆往很大一口大锅里倒,往大锅里一边倒豆浆下面一边烧火,生豆浆拉完后全部倒在大锅里烧开,一边烧锅,一边卸磨,洗磨。
待豆浆锅烧开了一会,才能断火。开始过包。过完包后点卤水闷一会,接着泼包,加盖用石头压上。搞完卫生,上炕睡会儿觉就得起来,给压好的豆腐打成大小均匀的块。套上驴车,拉着做好的豆腐去附近各个村屯去换豆腐。
一大早用驴车拉着做好的豆腐去屯子换黄豆。走了很多屯子整整换了一天也没把豆腐换没,中午饿了吃了一点水豆腐,下午黑天了才往回返。这一天非常上火,那个时候通讯不方便,没有手机电话联系,让青年点、还有队长急的不行了,马上派人赶马车去找我。
去找我的人刚要动身,我赶着毛驴车回来了。队长见到我才放下了心。问我为什么才回来?我说豆腐没换出去。我接着说:队长我不干了,我不适合干这活,你安排别人去换豆腐吧。队长很耐心给我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无论干什么都要有巧门。你为什么换不出去,你找原因了吗?你在家看人家换豆腐了吗?你大声反复喊了吗?我说我喊了,没敢大声喊。这不就得了吗,你喊的声小谁能听见呀,队长说就差这点,你明天再去试试。
第二天我做完豆腐。一大早套上驴车,装上做好的豆腐,一切就绪,走到屯子我就按队长说的大声反复的喊,换豆腐了,换豆腐了……。没走几个屯子豆腐就被换没了,那时就别说多高兴了,没想到,声音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不但学会了做豆腐的技巧,还学会了做买卖、做生意。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认真工作受到青年点领导的好评,队长又请来做干豆腐的农村师傅来教我做干豆腐,干豆腐师傅说我很灵一说就会,我第一次做的干豆腐就很好吃。我做的水豆腐和干豆腐都受到各村屯农民的好评。
做干豆腐比做水豆腐复杂了很多,泼包很费时间,然后还得压包,压好后从豆包上一层一层把干豆腐接下来,再用豆包包起来,水豆腐,干豆腐一起装车去各村屯换黄豆。干豆腐更受村民的喜欢。
做干豆腐比做水豆腐更麻烦,更费时间,在豆腐房打个洞,用杠杆原理压豆腐的水分。经过实践于是我就产生一个想法和队长说了。我说队长我想做一个压干豆腐机器,可以省力,省时间。队长一听非常高兴,你怎么做我支持你。我说用一个铁架子,铁架子上面焊一个大螺旋,螺旋下面焊上一个铁板,铁板四角又固定四个大弹簧,弹簧下面固定和豆腐柞一样大小的铁板。队长一听感到非常有道理。于是第二天让马车老板拉我们去大同木器厂找我改革做干豆腐所用的材料,我看见了一台淘汰的车床,我说这个就可以,找了一大块铁,四个大弹簧,一个大螺旋,装上车拉到了青年点。经过我指点,焊工们就焊,焊好后安装在豆腐房。经过几次试验感觉很好用,半个多小时左右就可以压完接包,节省很多时间。原来笨压干豆腐得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浪费很多时间,我的发明改变了原来用石头、调杆压的笨方法。做干豆腐时间减少一大半,这个发明传遍了整个青年点和木器厂,当地农民和青年点的领导说我是个小发明家,听的大家的赞扬我的心里美滋滋,高兴的不得了。我心中想起毛主席的话,“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做的水豆腐,干豆腐成为当地村民饭桌上的一道可口美味小菜。当年副食品匮乏,我做的水豆腐、干豆腐是村民过年过节,接待客人,改善伙食不可缺少的食材,深受村民的喜爱。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我掌握了所有豆腐生产技能、技巧,也成为当地一名生产豆腐的优秀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