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探寻王阳明“自律心法”: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赵建平/陕西(三)
翻阅王阳明《传习录》,阳明心学的深邃思想如同一束强光,穿透岁月的尘封,直抵人心,尤其是其中关于自律的见解,更是令我深受触动和启发。
王阳明认为:“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方能成人。” 简而言之,便是 “自律才能律他人”。人生犹如一场自我修行且路漫漫,唯有先学会约束管理好自己,才能在人生岁月历练人才,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拥有了这种习惯,就如同掌握了开启人生成功之门金钥匙,不仅能够自如地驾驭自己的人生方向,更能将自身化作成一束耀眼的光,在照亮自己前行道路的同时,也照亮了身边人,也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与希望。
自律,是一切成功与成长的坚实基石。它宛如深埋在地下的树根,根系扎得越深,树木就越能挺拔参天,枝繁叶茂,历经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在生活的广阔舞台上,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在无声地印证着自律那强大而持久的力量。自律虽看似只是个人内在的一种品质,但其所散发出的能量,却如同量子力的无层层传导,不仅能带动他人走向阳光人生,甚至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王阳明的自律哲学观点,主要由 “志向自律——情绪自律——复盘自律” 这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
志向自律,其核心在于 “立志”。王阳明明确指出,立志应以尊崇 “天理” 为根本准则,行事过程中更要让 “正念” 如影随形,贯穿始终。当我们在心中树立起正确且坚定的志向时,就仿佛在人生的浩瀚海洋中找到了那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无论遭遇怎样的狂风巨浪,或是陷入怎样的艰难困境,都能凭借着志向这盏心灯,坚定不移地驶向理想的彼岸。在志向的引领下,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将被赋予源源不断的动力,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迷你世界中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毕竟,志向既是我们前行的目标,也是驱动我们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而这一源泉,恰恰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情绪自律,主要聚焦于对负面情绪的有效管理。人生在世,每个人的内心都如同一个情绪的调色盘,有时既有开心、乐观、自信、等明亮温暖的正能量,也难免会有焦虑、恐惧、纠结、急躁等灰暗低沉的负面。负面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偶尔的出现实属正常现象,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生活中都会遇到。然而,如何巧妙地管控这些负面情绪,才是我们实现情绪自律的关键所在。当负面情绪悄然滋生时,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反问自己:“这件事情真的值得我如此烦恼吗?这样的处理方式又能带来怎样的实际意义呢?” 学会从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运用辩证思维的逻辑去深入分析、权衡利弊得失。我们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与答案。随着思考的再深入,我们的情绪也将得到有效的安抚与管理,问题的解决也会朝着理解与包容的方向稳步推进,最终收获令人满意、皆大欢喜的圆满结果。反之,若任由负面情绪肆意蔓延,我们很可能会陷入情绪的泥沼之中,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愈发复杂棘手,处理起来就会非常困难且也不会有园满结果。
当我们被焦虑情绪所笼罩时,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忙碌,静下心来深入探寻引发焦虑的根源:工作压力,还是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亦或是其他潜在的因素?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科学智慧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任由焦虑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肆意狂奔,影响到那些本可及时纠正偏差的事情朝着负面方向发展。管理好情绪,不仅对自己大有裨益,也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善意,因为它就像一场心灵的修行,既能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提升素养自我,又能在与人相处中传递正能量,实现渡己渡人的美好品德,让我们的心灵在不断的修炼中得到无限的升华,达到一种和谐美好的安详修养状态。
复盘自律,即事后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无论事情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及时总结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总结的目的在于剔除其中的运气成分,深入探寻事情背后隐藏的成功或失败的规律以及许多客观因素,从而为后续的行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及科学有力的指导方法。
贯穿曾国藩的一生,从其做人做事的风格来看,不难发现他终其一生都在践行自我约束与深刻反省。他坚持每日写日记,细致入微地对自身言行进行记录总结,就像“打卡”一般。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自我批判与自我革新精神,促使他实现了人格的完善,并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这就是典型的自身修养,也可称之为复盘。他与王阳明的自律复盘理念不谋而合。曾国藩之所以能被后世人尊崇,是因为他将阳明先生的复盘理念精准地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当中,成就了自己,影响了他人,乃至影响中华民族数百年的思想文化,极为生动鲜活地彰显了自律思想在人生实践中的关键意义和巨大价值。每一次的复盘总结,都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成长契机,能让我们从过往经历中吸取丰富的经验教训,深入剖析失败的原因,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稳步提升。
以学生参加考试为例,考试结束后,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最终的成绩之上,更为关键的是要深入分析丢分错题的原因。究竟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牢固,还是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失误,亦或是书写不够工整规范而失分?通过这样全面细致的复盘,在下一次考试时,我们便能有针对性地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随着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做对的题目会越来越多,做错的题目会逐渐减少,收获感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也将愈发浓厚,良好的学习自律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而这无疑将让每一位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阳明心学中有一经典论述:“守心外的规则是奴隶,守心内的规则是圣贤”。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就在于他们能够 “知道良知,慎独”。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敏锐的判断力,它犹如自律的灵魂核心,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自律,旁人或许只能看到表面的行为表现,却难以洞察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唯一能够真正洞察我们内心的,便是我们的良知。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的 “独知” 时刻,只有自己最清楚良知在心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倘若我们能够始终遵从良知的指引,切实做到自律,那么我们便能够成为内心始终充盈着幸福与安宁的人,这也正是达到了圣人所追求的崇高境界。在无人注视的角落里,我们依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不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这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知、实现自律的生动体现。
良知不仅是我们判断道德是非的重要标准,更是指引我们行动的明亮灯塔。王阳明推崇坚信 “知行合一”,在自律的实践过程中,当我们凭借良知准确判断出行为的是非善恶之后,就应当毫不犹豫地立即付诸行动,将良知的准则切实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当中。每一次自律行动的践行,都是对良知的一次深刻确认与强化,促使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到良知的存在与力量,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与磨砺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律追求。
回顾王阳明的自律思想,它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套完整且深刻的 “自律心法”。首先要树立远大而坚定的志向,为人生指明前行的方向;其次要学会科学地管理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最后要善于运用复盘这一科学有效的智慧思维,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它们就如同精密链条上的三个关键支点,任何一个支点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链条的平稳匀速转动,而这链条又何尝不像是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轨道呢?
在当今这个充满无数诱惑与激烈竞争挑战的时代,我们更应深入学习王阳明的自律精神,以自律为准则,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不断提升内心的修养境界。让自律成为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我们灵魂重要组成部分,使自己宛如一束明亮而温暖的光,不仅能够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更能在不经意间照亮他人,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2025年3月9日,于三原,随笔!
作者简介:赵建平,1969年7月10日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人。三原鼎鑫文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喜欢旅游研学,古典文学,阅读,热衷公益事业,三原慈善协会理事,三原文化旅游摄影协会理事,三原全民阅读协会公益推广人,全国摆渡船阅读三原推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