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雨润蓉城,古韵寻踪
文:刘连成
成都,这座浸润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西南名城,如同一本厚重而瑰丽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10 月 17 日,在这个清爽的秋日,我与老伴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与期待,开启了一段独属于我们的成都探秘之旅。
清晨七点钟,妹妹妹夫带着我们来到宝轮长途汽车站附近的一家早餐店,邂逅了宝轮特色小笼蒸包。这小巧玲珑的包子,宛如精致的艺术品,个头不大,却有着皮薄馅大的妙处。轻咬一口,肉馅的鲜美在舌尖绽放,虽为肉包,却毫无油腻之感,反而是那般爽口,令人回味无穷。
不到八点,我们已抵达宝轮汽车站。8 点 30 分,开往成都的长途大巴如一位守时的老友,准时启程。说来也巧,妹夫单位的两个小伙子与我们同车,妹夫便托付他们到站后护送我们前往成都火车北站的市内公交车站。大巴抵达成都后,这两位小伙子果然十分尽责,一路将我们送至公交车上。
当我们下公交车时,细密的雨丝开始飘落,仿佛是成都这位温婉的女子,用她独特的方式迎接远方来客。我们撑起雨伞,匆匆来到火车站售票室,本欲购买去往都江堰的火车票。然而,历经漫长的排队等待,好不容易到了窗口,售票员却告知下午已无前往都江堰的火车,唯有明日清晨的车次。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买了第二天早上 6 点 48 分的城铁快车车票。随后,我们在火车站附近寻得供电宾馆住下。这双人间整洁干净,卫生间、淋浴一应俱全,给人一种温馨舒适之感。
稍作安顿,我们便依照妹夫提供的交通指引,冒雨前往火车站附近的公交站点,乘坐 2 路公交车,径直驶向宽窄巷。成都,这座四川省的省会,于我和老伴而言,并非初次谋面。1998 年 11 月,我曾与下属单位同事来过此地,彼时游览了武侯祠、文殊院、杜甫草堂,还随团前往都江堰与青城山。老伴亦是第二次到访。故而,我们商定,那些曾经去过的市内景点,此次便不再重游,将这一下午的时光,悉数留给宽窄巷和锦里古街。
宽窄巷,恰似成都城中两位相依相伴的姐妹,平行排列,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气息。它由城市老式街道与其间的四合院群落构成,与大慈寺、文殊院一同被誉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无疑是一张承载着悠久历史的成都名片。踏入宽窄巷子,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最原汁原味的老成都。在这里,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触,成都那悠闲惬意的生活方式也尽显眼前。
尽管今日细雨纷飞,却丝毫未能阻挡游客们的热情。我们撑着伞,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步入宽巷。名为宽巷,实则并不宽阔,只是相较于对面的窄巷子,略宽些许罢了。街道两侧,商铺鳞次栉比,既有当地独具特色的土特产,也不乏外阜的精美商品。而铺外,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香气四溢。操着各地方言的游客们穿梭其间,热闹非凡。不多时,雨悄然停歇,人们纷纷收起雨伞,街道仿佛也随之开阔了几分。我们一心沉醉于这古城美景,对商品并无太多兴致,只是手持相机,将那一处处美景定格。腹中饥饿时,便买些特色小吃果腹;口渴之际,就买些椰子露和酸奶润润喉咙,倒也悠然自得。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悄然流逝,我们才从宽窄巷迈出,意犹未尽。
一路上,我们不断向路人打听前往锦里的路径与公交线路,无奈方言的差异,沟通颇为费力。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没走多远,我们便找到了去往锦里的公交车。等车之时,一位热心的当地大姐告知我们,等车的站点附近便是成都人民公园,园内景观美不胜收,建议我们先游览公园,待夜幕降临再去锦里观赏夜景。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我们欣然采纳了大姐的建议,依照她所指方向,仅一两分钟便来到了人民公园。如同各地的城市公园一般,这里无需门票。穿过公园大门的影壁墙,一方人工湖映入眼帘。湖两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几只游船在湖面悠然飘荡,泛起层层涟漪。不远处,是一个个休闲广场,以悠闲闻名的成都人,或围坐在一起打扑克、玩麻将,或悠然自得地品茶。喷泉之下,一群群红鲤鱼欢快地嬉戏打闹;荷花池里,荷花虽已凋谢,池畔的芙蓉花却开得正艳。人行道两侧,盛开的菊花肆意绽放,仿佛在轻声诉说着秋天的到来。我们漫步其间,一边欣赏着这如画美景,一边不住地赞叹,在这愉悦之中,不知不觉便消磨了许多时光。
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我们乘车来到锦里古街。此时的锦里,灯火辉煌,宛如梦幻中的仙境。这里与宽窄巷相似,商铺林立,而夜市里的小吃店更是星罗棋布。锦里汇聚了四川各地的特色小吃,且皆是现做现卖,香气扑鼻。加之与武侯祠仅一墙之隔,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我们自早餐过后,还未正经吃过一顿像样的饭食,此刻,便走进一家小吃店,品尝了当地特色的担担面和龙抄手。饱腹之后,我们又逛了一阵,才乘公交车返回宾馆,洗漱之后,安然就寝,结束了这一天充实而美好的成都之旅。
这座城,在雨中更显诗意,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成都,就像一首悠扬的诗篇,让人沉醉,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