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寻迹广元:在历史的光影里穿梭
文:刘连成
10月16日,本是计划在家休憩的一天,可命运的齿轮却因老伴一个梦悄然转动。梦里,他老母亲溘然长逝。岳母已是92岁高龄,自2010年农历正月摔坏股骨头,即便做了手术,近两年患处依旧不佳。作为子女,内心总是悬着一块石头。四川到东北,三四千公里的距离,真要有个万一,哪怕长了翅膀也难以瞬间抵达。还好只是梦一场,清晨也未等来家中告急的电话。但这梦,像一声警钟,让我们决定缩短在川的行程。妹妹妹夫十分理解,早饭后便忙着为我们张罗报九寨沟的旅游团。无奈广元到九寨沟的散团每周四才发车,本月22日那趟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剩下的时间,我们打算先游广元,再去成都附近的都江堰和乐山。
上午十点多,我们四人登上从宝轮前往广元市区的公交车,向着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进发。广元,古称利州,地处四川最北端,是蜀道的咽喉要地。北可直达京师,南能通往巴蜀,东去荆湘,西通西域,嘉陵江贯穿城区。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故里。选择广元,一来是为看望远离家乡多年的表妹,二来便是想探寻一代女皇的成长之地。
抵达广元,我们径直前往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它坐落在城西一公里处的嘉陵江边乌龙山脚下,建于北魏晚期,背山面水,环境清幽宁静。踏入皇泽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王殿,殿内供奉着武则天与李志的塑像,他们的神态庄重而安详,似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往后走,是武则天父母及姐妹的塑像。大殿中,详细记载着武则天的生平以及皇泽寺的由来:初唐贞观年间,利州都督武士彟在寺内开窟造像,其夫人杨氏于寺南的江潭乘舟游玩时,感龙孕而生下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后,下诏赐寺并刻下自己的真容,从此,这座寺庙便被命名为“皇泽”。寺内保存着一尊石刻金妆的武则天真容像,展现的是她晚年的形象,这在全国独一无二。皇泽寺不大,不到一个小时便游览完毕。听着导游的讲解,那些在电影电视里看过的故事仿佛有了更为真实的质感,亲临此地,更多的是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
中午,妹夫在广元市中心的一家饭店,用当地名小吃麻辣豆腐和回锅肉招待我们。鲜嫩的豆腐裹满麻辣鲜香的酱料,回锅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每一口都充满了广元独特的风味。用过午餐,我们前往汽车站,准备去游览被誉为“蜀道难”的明月峡。然而,遗憾的是,被告知明月峡正在维修,暂停开放。无奈之下,我们改乘市内公交车,前往千佛崖。
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北五公里处的嘉陵江东岸的川陕公路旁,依江而建,气势颇为壮观。川陕路从下方穿过,江、路、山、佛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据记载,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近1500年的岁月雕琢,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清咸丰四年的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余尊。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的造像惨遭毁坏。如今,仅存龛窟400多个以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以大云洞为中心,这里的造像规模最大,共计234尊。左右两壁雕刻着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的大佛立像是弥勒佛,据说这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由于我们对佛教兴趣不浓,只是登上大云洞简单游览一番,便乘公交车返回宝轮。
在广元的这一天,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从皇泽寺的庄严肃穆到千佛崖的沧桑厚重,这座城市的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虽有未能游览明月峡的遗憾,但这也为下次再来留下了理由。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而广元,无疑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