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符天昇;左:作者
符天昇:非遗传承“火医奇人”
黄桂标
2025.2.11
早春二月,暖阳明媚!
在李总女士的引领下,先后走访“桂明基金”和“五山师兄”产业基地,与杨、陈先生等雅聚,相见甚欢!
从左到右:杨、陈、黄、李 “五山师兄”陈先生从事药食同源产业,并致力于传承中医国粹,开设一家“四川省非遗项目~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体验中心”——粤友福本地生活馆(广州白云区大金钟路89号2楼)。陈先生引见拜会坐镇于此的非遗传承火医奇人符天昇大师!
符先生老总(右)与作者
我们都知道有所谓的“水疗”,但却很少了解有“火医”。其实,水火既济,相得益彰!据介绍,符天昇是四川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的嫡传名医。热灸医术由符氏家族创制于明朝,以家族方式经历了200多年的时光传承至今,已传至第五代传承人符天昇。他自小对中国传统医学和祖辈相传的中草药热灸技艺耳濡目染,完整地掌握了热灸疗法的施灸手法和灸条中草药配制秘方。
符大师亲自施火灸术
经过祖辈悉心传授和名师精心指点,加之其本人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符天昇已成为符氏祖传中草药热灸技艺的集大成者。他医术精湛,大医精诚,受到众多患者好评。
几十年来,符天昇老先生用中草药热灸疗法调理了很多偏瘫、面瘫、风湿、鼻炎、淋巴炎症、前列腺炎、乳腺炎和妇科病等常见病症及一些疑难病症,解除了患者的苦痛!
视频:火灸之术
火医对部分肿瘤患者的治疗还产生了神奇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亚健康者调理效果更为显著,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火医奇人”。符天昇入选(中国中医名人榜),建立了合江县技能大师工作室,为继承祖业并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符天昇及其热灸技艺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山东《阅读文摘》、天津〈今晚报》、新浪网、百度、搜狐网、中医名家网、民间中医网名医推荐网等新闻媒体和各大网站的关注及报道。其中《人民日报》载文称他是“中国优秀的民间医生”。符天昇出版了〈符氏祖传中草药火灸》、《火医人》、〈乡土中医(秘传火灸救气)》、〈中国泸州符氏中草药热灸》汉英对照等专著。
五山师兄陈总经理(左)
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秉承“阴阳十一脉灸经”的古老传统中医理论,采用由81味在合江当地特定季节和地点采集的中草药,经精心炮制后制成的热灸灸条,将灸条蘸上桐油,以蜡烛燃,用大拇指在灸条一按,借助火力取得药力,先灸“奇经八脉”,再因病选穴以蘸、点、沾、压、顿、揉、释等主要手法,对患者进行精准的穴位按摩;整个热灸流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灸取火的大小,用力的轻重,压穴的深浅,用时的长短,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病症、病情而定,系于一指之间。该灸术以中草药热灸之法点穴开窍,舒筋活血,驱风散寒,防治疾在热灸医林中独树一帜,对几十种常见疾病和部分疑难杂症有良好疗效。
本次拜会符大师并体验其医术,使我对火灸治疗有一一个初步粗浅的认知。他给我施灸的右手,肩周炎疼痛似乎有明显缓解!愿民间高手大显身手,愿中华传统医学造福人类!
老子:道法自然
社会对非遗传承“火医奇人”医术的评说(来源于Ai):
符天昇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的传承人,其传统医术在医学界和公众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以下是医学界对其医术的主要特点和评价:
1. **非遗传承与医学价值**
符天昇的医术源自清朝嘉庆年间,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家族世代传承的中草药热灸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技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在现代医学中展现了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在治疗疑难重症方面表现突出。
2. **疗效显著,广受认可**
符天昇的热灸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著称,能够治疗偏瘫、面瘫、风湿、鼻炎、淋巴炎症、乳腺炎、甲亢、妇科病等多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症。许多在大医院花费高昂却未能治愈的患者,通过他的治疗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痊愈。这种疗效的显著性和经济性使其在民间和医学界都备受推崇。
3. **独特的治疗手法与创新**
符天昇的热灸疗法结合了祖传秘方和现代医学需求,其灸条由81种中草药组成,并根据现代疾病特点增加了8种中草药,进一步提升了疗效。治疗手法包括蘸、点、沾、压、顿、柔、释等,操作如行云流水,兼具传统医学的独特性和现代医学的科学性。
4. **媒体与学术界的关注**
符天昇的医术得到了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包括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称其为“优秀的民间医生”。此外,他的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也被整理成书,如《符氏祖传中草药火灸治疗疑难重症经验专辑》,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医学的学术研究和传播。
5. **医德与社会贡献**
符天昇不仅医术精湛,还以医德高尚著称。他对贫困群众提供免费治疗,包括9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农村五保户等,体现了中医“医者仁心”的精神。这种社会责任感也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好评。
总结
符天昇的传统医术在医学界被认为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疗效、创新的治疗手法以及高尚的医德,使其成为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典范。他的经验和技艺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传统医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