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青与张家谋
文/益曙祥
柳青,原名刘蕴华。一九三六年,他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文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待车》的散文,署名“柳青”。从此,世人知“柳青”者多,知“蕴华”者少。
一九五二年九月,柳青来到长安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主管互助合作工作。这之前,柳青先后发表了《种谷记》和《铜墙铁壁》两部长篇小说及大量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作家。大作家怎么分管互助合作工作?他是个农业方面的门外汉吗?其实不然。在一九四七年前后,柳青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在陕北吳堡县印台区十三乡,先后两次,合计三年时间,担任乡文书。在哪里,他组织变工队,互助组,征粮,征兵等。他熟悉农村,了解农民,是一个做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到长安来,也是为了写作。
那时候,王莽村,蒲忠智,益冀东,已是誉满长安乃至全国。为指导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王莽村是柳青去得最多的地方。
当时,张家谋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在《陕西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巜窑㓊里的读书声》的文章,很有影响,受到柳青的关注。有一天,柳青对张家谋说:“你到王莽去蹲一段时间,把全国劳模蒲忠智的模范事迹好好写一个东西出来。”随后,张家谋就到王莽村采访。其时大约在一九五三年的春末夏初,这时柳青刚刚离开王莽村,到了王曲区的皇甫村。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张家谋写成了一个长篇报道,题目为《群众热爱的共产党员蒲忠智》,发表在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的《群众日报》上。这篇报道有十个小标题,约六千多字,全面报道了蒲忠智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稳定到非常巩固的艰难经历。之后,又以巜共产党员蒲忠智的故事》为题,出了一个小册子。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后因为工作关系,张家谋经常给柳青送资料,两人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文革中,造反派抄柳青的家,柳青《创业史》的手稿失而复得,最危险的时候,柳青將装满手稿的皮箱交给张家谋保管。张家谋不负柳青重托,將《创业史》手稿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柳青生于一九一六年,张家谋生于一九三一年,俩人相差十五岁。俩人可称得上是忘年之交。一九七O年前后,张家谋在王莽公社担任党委书记,为修小峪水库,他的足迹遍布王莽大地的山山水水。当时,张书记的名字在王莽大地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以后他又担任长安县委书记,从西安市公安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
王莽人怀念作家柳青,也没有忘记书记张家谋。

